第128章(2 / 4)
。
虞衡入阁后,为了便于朝廷收税,便建议朝廷让各州把本州一年来要交的税全都折算成银子,不再像以前那样,既收银子,也收布帛粮食,国库里啥都有,看着就跟个大型商场似的,麻烦得很。
后来施行收税银政策,国库的存储压力也小了很多,大多项目的税都收银子,就是粮食这块儿,朝廷本就需要准备足够的米粮,以便赈灾之用。所以国库收税,除了收税银外,有些粮食该收也得收。
但布帛这些,便就都不再收了。
胡尚书也松了口气,布帛不好放,放久了就会烂,如今不收,倒也是一桩好事。
朝廷带了头,其他人家也开始慢慢不大量屯布帛。
要知道,以前,布帛是能直接当做钱实用的,不少大户人家家里都屯了许多布帛,就是为了以备不时之需,哪怕放久了朽烂了也不在意。
也就是这些年才慢慢回转过来。
现在岐州出现织布机,那就意味着日后布匹的产量会越来越高,价格也会随之降低。若是织布机出现的时间早几年,那先前那些屯了一大堆布帛的人家怕是要吐血,屯了那么多布,结果眼看着布要降价,亏大发了。
当然,现在也是亏的,不过没以前亏得厉害。人嘛……就是怕比较,相比之下,冤大头们都觉得这亏损程度还能接受。
有了第一台织布机,就会有第二台,第三台……
这都是女学生们的心血,岐州的税银养活了她们,她们成长起来后,又回馈给了岐州一份实业——岐州布庄随之兴起。
有一台顶几十个人工作量的织布机在,布庄再也不用考虑人手不够的问题,节约了人手成本,又加快了效率,被这样一块金光闪闪的馅饼给砸中了,布庄老板的牙齿都快笑没了。
同时,产量高的布帛也给这个行业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传统织布业需要的人手多,干得好的时间也多,成本自然就高;现在,有省人手又省时间的织布机在,织出来的布,在价格上,还有可以往下压的区间。
一开始,其他人也没看出来这对织布业的冲击,等到岐州那边的布庄开始跟他们打价格战后,这帮干传统行业的纺织业大佬才意识到织布机的重要,再三向岐州写信,总结起来就一句话,“你们这个织布机,卖不卖?”
那当然不能卖。拓宽市场尝到甜头的岐州布庄怎么可能把神器卖给竞争对手,还想让女学那边和他们同一个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