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1 / 4)
虞衡拒不承认自己像胡尚书, 还觉得自己特大方,整个大宣都没几个比他更大方。
这话其实也没太大的毛病,就橡胶厂那些东西, 虞衡要是不拿出来充当公用, 给国库创收,就那些橡胶制品的利润, 都够虞衡八辈子了。
从这一点来看, 天底下比虞衡大气的人真不多。
不然的话,虞衡直接以秦溶月的名义开个店铺,在里头卖这些玩意儿,早就赚回来金山银山了。
要不,虞衡拿着银子在岐州轰轰烈烈的搞建设, 朝廷的反对之声并不多呢。
御史也都不是傻的, 也有脑子不清楚的想要一波虞衡刷刷自己的名声,结果还没开始撸袖子干, 就被御史大夫给拍了回去。
废话, 这些玩意儿可都是虞衡自己想出来的,人家愿意拿出来给官府创收,那是人家大气, 你们这帮二傻子还吃饱了撑的去参别人, 真把虞衡参烦了,撂挑子不干, 岐州原本能得的银子,你们来补上?那数目,怕是卖了你们整个家都补不上。
既然得了好处,那就偷着乐,别跳出来蹦跶讨人嫌。吃了人家的饭还嫌人家的饭不好吃, 做人不能太无耻。他们是御史,虽然干的就是得罪人的活,但总归还是要点脸的。
景隆帝心中未尝没有想给昭宁帝提议,让虞衡接胡尚书班的想法。不过眼下说这话还太早了,还得再历练虞衡一番。
这小子想弄个贫困户免费就医,还想在岐州试点,要干的事情那么多,再在岐州待一任吧。
其他人要是知道自己少了个入京机会,怕是要悔青肠子。但虞衡不一样,这货对自己有着迷之自信,坚定不移地认为自己有天是要入阁的,事业上一路高歌猛进,最后当上首辅才是。对于进京这方面,虞衡表示:那不就是早晚的事吗?反正都能进京,再担任一届岐州刺史就任呗。
说实在的,岐州现在百废待兴,虞衡一顿操作猛如虎,愣是把岐州慢慢给盘活了。这种从无到有稳扎稳打向上走的成就感,还真就不比入阁差。
巧了,虞衡这会儿也不太想离开,他还想把岐州打造成一个实业和旅游业都十分兴旺的特色州呢,哪能干活干一半就把事情扔给别人。那爽点都砍半了。
再说了,虞衡已经把最艰难的部分,发展方向和实业都弄好了,接下来的事只要按部就班就行。真要别人调过来摘了这个大桃子……虞衡觉得其他人可能是在想桃子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