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2 / 4)
虞衡说把景隆帝当岐州旅游大使,那真不是随口说说,行动力也是杠杠滴。景隆帝前脚刚走,虞衡后脚就把这事儿给宣扬开了,还不是这年头儿的街头巷尾流言风,而是根据不同年龄层制订了不同宣传模式。
对于读书人,那不用说,先把虞衡写的那篇送别名篇给扔出去,等到诸多读书人交口称赞拍案叫绝时,再甩出接下来的话术,“这文章里说的这个有诸多奇处的地方就是岐州,太上皇都对那儿赞不绝口,离开时还特别舍不得,也正是因为如此,嘉国公才作了这篇文章呢!”
在这种天子受命于天坐拥天下的环境中,一个让帝王都赞不绝口流连忘返的绝妙去处,对其他人的吸引是巨大的。尤其是,许多读书人还真不差钱,想也可以理解,念书就是一件烧钱的活,家底不殷实的,根本供不起一个读书人。
另外,读书人也讲究个“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倡导大家多出门走走,到处游学,增加自己的见识,开拓自己的眼界。
有钱,有出去旅游的正当理由,不少读书人一听这话。心里就活络开来,都是一个想法:岐州有那么多新奇事物,又有个传奇人物坐镇,这些都是出自他的手笔,不去见识一番,真是可惜了。
再说了,虞衡可是六元及第的科考大佬,要是他们能侥幸得虞衡点拨一二,那不就赚大发了吗?
这么想的人还真不少,反正听到这消息后,收拾行李前去岐州的人还真不少。
对于其他不念书的百姓,虞衡就不可能拿文章给他们看,得到的回应肯定是人家看都不看就来上一句我不识字。
对于这类人,虞衡直接让说书先生上场,上来就是一段震惊体,“震惊,这地方竟然让太上皇舍不得回京!”
这标题,搁后世妥妥被骂,这年头儿却稀奇得紧,说书先生惊堂木一拍,这话一念,台下顿时鸦雀无声,一双双眼睛直勾勾地盯着说书人,注意力全都被吸引了过来。
说书先生嘴皮子利索,常年说书,节奏也把握得十分到位,语气也随之跌宕起伏,听得众人如痴如醉,面露向往之色,恨不得亲自跑去岐州去看看。
反正从虞衡收到的各地反馈情况来看,再过不久,岐州就要迎来一大波游客了。
这一大波游客,身份还挺特殊,大半都是读书人。这年头儿的读书人其实挺难伺候,有些人真就是心比天高,略有不满就开始扯大旗逼逼赖赖,又因为多念了几本书,自有一股傲气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