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选择(6 / 7)
要请医延药。医药和民生息息相关,所以若想让百姓安居乐业,国家长治久安,医药的监督必不可少。
姚燕语对此事想了很久了,奏折写完之后皇上虽然说好,但却一直没有付诸行动,所以姚燕语便一直在想,是什么因素让皇上犹豫不决。
今日皇上再次询问,姚燕语便把经过深思熟虑的话说出来,条理清晰,有理有据,让景隆皇帝听得连连点头,最后叹道:“卿术业专攻,一心为民,忠心可嘉。这事儿先帝也曾跟朕说过,但当时先帝沉疴缠身,爱卿也身怀六甲,的确不适合四处奔走。如今你们的女儿也不小了,朕青春鼎盛,暂时也没有什么可忧虑的,正是夫人大展才华的时候。即日起,朕便下旨给户部,拨银子在下面各省建医学院和药监署。爱卿觉得这第一所医学院应该建在哪一省好呢?”
姚燕语沉思过后,拱手道:“大江以北,自然以京都为首。国医馆在京都设立了四年之久,虽然不敢说有什么成就,但也算是开辟了新的局面。至于医药监督,有太医院在,京都乃至周围几省的药商都不敢乱来。所以臣以为应该在江南设立第一所国医馆分院和药监署。”
景隆皇帝缓缓点头,微笑道:“此言甚是。江南富庶,乃大云经济命脉之地。东南连着大海,又有海外客商来往,朝廷新政当以东南为先,医药改革也该如此。”
最后皇上跟姚燕语商议定,第一所分院就设立在江宁。
江宁城处在秦淮河旁,又曾是前朝古都,人口众多,其繁荣昌华不亚于云都城,况且姚家祖籍江宁。对于姚燕语来说,医学院和药监署自然是造福于民的好事,但也着实牵连到药商的利益,选在姚家祖籍之地动这第一刀,也有借势的意思。
无论如何,这第一刀务必又快又准的切下去,若是绷了刀刃,后面的事儿可就不好干了。
从宫里出来之后,姚燕语走在天街之上顿觉豪情万丈。
这些日子她安居在家,虽然过得悠闲自在,但为免有些空虚之感。
经过这几年的事情,她早就不再是那个藏头藏尾只求偏安一隅的姑娘家,她胸怀兴医道之大志,一心要把更精湛的医术和更完美的医药管理制度带给朝廷,跟心爱的人厮守在一起为他生儿育女虽然很幸福,但却不是她全部的追求。
她纵然不能称鸿鹄之志,也不是藏于屋檐下的雏鸟。
她要振翅高飞,做个顽强搏击的海燕,飞在狂风激浪之上,在大云的史书上为自己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