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4 / 5)
四年年,祝老太爷受到调任回京,却在回京的途中,不幸落到一窝凶匪手里。
最后能在凶匪手中死里逃生,平平安安地回到府中,全靠了一位过路人的舍命相救,临终之际,对方什么要求也没提,只含泪把自己的嫡长孙托付给了老太爷。
这位过路人,就是卫珩的亲祖父,时任独峰书院的夫子,不惑之年,便丧命与山匪之手。
祝老太爷受了这大恩,思来想去,觉得非一桩儿女亲事不能够报。
但当时祝府上和卫珩年岁相当的,也就两位姑娘。
一位是比卫珩长两年的四房长女,如今府上的五姑娘宜嘉。
一位就是刚出襁褓的祝宜臻。
四房的老爷祝明晟是庶子,可其姨娘却向来受宠的紧,不知怎么的,居然在私下里率先探出了老太爷这个念头。
四太太当即就坐不住了,为了避免千娇百宠的女儿被嫁进那样的穷酸市井之家,她雷厉风行地给自己嫡姐去了信,也不知许了什么好处,竟然说动蒲夫人给出了自己嫡次子的庚帖。
是以,这幢倒霉的婚事,就这么落到了当时还嗷嗷待哺的宜臻头上。
去岁七夕,蒲家的辰哥儿正巧来府上拜访,赠了宜臻一个白玉笔架做生辰礼。
七岁稚龄的小公子,言语间已经很有样子了,眉目清正,行事沉稳,据说书也念的极好,早已被独峰书院的严院长收为关门弟子。
和那位卫县令家的长子比起来,简直是一个天一个地。
当日二太太回来,气的砸了半院子的花瓶。
真真意难平。
祝宜宁的大丫鬟云鹿正好取来狐裘,披在她身上,见她愁眉不展,忙劝慰道:“姑娘可放宽了心,七姑娘打小儿福气足,日后苦尽甘来也不定呢,左右都是那么大的娃娃,摸不准卫公子日后便有大出息了。”
祝宜宁恹恹地收回目光:“成日琢磨在玩乐堆里,能有什么出息,至多不养成个纨绔便最好了。”
......
宜臻年岁还小,不懂这些。
她只记得,蒲家的那个小公子,成日里就是关在屋子里练字看书,不能跑不能跳,连鹦鹉儿都怕。
说话时总高高在上的,还笑亭钰蠢笨,说他朽木不可雕也,瞧不起任何人,讨厌的很。
就像祖母养的那只的大白鹅,“轧轧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