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公开募股(1 / 4)
“北京大学私募研修班前沿信息:近日,广东的两家民营房企——时代地产和龙光地产先后成功在香港主板上市,登上了国际资本市场的大舞台。内地房企为什么要去香港上市?”
“还能为什么,圈钱呗。”雪莱说。他的车载电台正在播送早间新闻。我坐在副驾驶,看着跨海大桥的路灯渐次亮起,不以为意。我们这么早是要去接来自香港的贵客——一位律师先生。本来这是莫沫的工作,但她说大姨妈来了怕着凉。恰好雪莱也难得过问这事,于是一同前去。
“香港具有地理、文化与资金等多方面的优势。由于香港与内地具有高度融合的文化传统,也符合我司目前的发展状况。”雪莱说。
没有废话。我们把律师塞进林肯的后座,自己也钻进去。车钥匙交给司机。
“香港历来是世界主要的金融中心,仅次于纽约、伦敦、东京,香港联交所全球排名第8,很多国际机构投资者将亚洲的总部设在香港,因此,从香港筹资等于是从全世界筹资。一旦成功在港上市,就意味着从此登陆了浩瀚的国际资本市场。”对方就坡驴,开始炫耀香港的金融地位。我们时间有限,想尽快开始,对方则一脸开着香槟似的满足,丝毫不能理解一家民营企业对于资本的敬畏。他觉得他要去瑞士某银行存钱,办手续之前还要和西装革履的背头大叔巴拉巴拉闲扯几句——我们没工夫,至少说我没这功夫——刚刚接到来自日本的消息,Quorra在去横滨的路上失踪了,目前状况不明。
“怎么茬,你一个二线城市这么扯有意思吗?赶紧说要紧的,小心我削你。”
别怪雪莱这么说话。 首先他对上市没有任何兴趣,认为这是祸国殃民;其次他对律师这个行业成见很大,认为就是一个耍嘴皮子的——事实上,他对所有耍嘴皮子的人意见都很大。主持人,政客,演讲者。估计是因为在中学听了X阳的演讲而被忽悠买了300块钱的书至今耿耿于怀吧。不过这北京土话加东北方言口味真心齁得慌。
当然这只是表面原因。根本原因是由于我司财务不透明,盈利能力也是云山雾罩,加之明面上的股权结构也不符合港府要求。因此雪莱对于必须掌握公司核心情况的律师并不抱有多少好感。内地律师行有朋友照应,也还好公关,但偏偏要在香港上市有这么一条规定:
“法例规定须委任一位香港律师为拟上市公司的法律顾问,并须委任另一位香港律师为保荐人及承销商提供法律意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