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公开募股(2 / 4)
这明显超出了雪莱的忍耐限度。他的秘密,或者说公司的核心秘密连我都瞒,估计好事不留名,坏事传千里。
“你别误会,我们老板就这德行,刀子嘴豆腐心,其实人挺好的。”我看着早早赶来的这位面相瓷实的律师先生,心里很不是滋味。这家伙气的青筋暴突,差点让酒水呛到。半天挤不出一句话,只能像接了20个客人的里约热内卢小姐一样撅着食指对雪莱指指点点。
“你……”
“你要告我是吧。这是在大陆。别扯没用的,”
我让雪莱赶紧闭嘴别担误了大事。
“律师先生,咱说正事吧”。我给他点了颗酋长雪茄,让他稍微平静一。我对他说:
“但是,市场总是波动的,并非每一个申报最终都能成功上市,就算成功上市了也并不一定就能获得非常理想的资金募集结果。比如:恒大地产自2008年谋求上市,但第一次却因距离预期差距太大,三天的招股时间内有两天恒生指数单日超过1000点跌,认购者寥寥无几,而中途放弃,2008年3月19日IPo宣告失败。直到2009年11月15日,二次赴港上市才成功。我们相比恒大还是个小厂家,这样折腾我们吃不消。”
“我要跟莫小姐谈,你们别逼我。”律师一扭头,像个小媳妇。
“别以为我不知道。没有不偷腥的猫。要不是莫沫许给你100万股IPo股票,你会乖乖跑过来和我们谈?和我们造跳蛋和安全套的厂家谈?告诉你:老子我是大股东,那丫头说了不算。”雪莱道出了实情。这是内部交易啊。
兹事体大,也超出了我的理解范围,我只能旁听。
“2013年五洲国际公开发售部分仅获得57%认购,而当代置业公开发售部分的认购仅仅12%,最终发行价只能定在限。别以为你们是什么很厉害的公司。大公司我见多了,没你这么牛气,还自称老子——大陆人素质真差。”
“那我自称孙子行了吧。”雪莱真是阴晴不定,转眼就低头认怂。其实他这位帝都人士怎么可能瞧得起香港人呢。“你说的情况我都清楚,那个股权结构到底能不能行?”
“同股同权是港府的基本精神之一,不可能因为一家公司而改变。当年阿里巴巴不行,你们也不行。”
“这是什么意思?我听不懂。”我没说话,我就是听不懂。
“我们管理层和员工股份加起来也很难说是控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