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4 / 8)
道 :“可,按寻常之法,臭鳜鱼只需七日便可腌制完毕,不过现在天气转冷,捕捞鳜鱼还需一番功夫。”
秦蔚山插嘴道:“莫大郎放心,且别说是在秋日,便是在冬天你若想要鳜鱼我都能给你找到。”
“如此就谢过秦郎。”
莫文远精力充沛,次日便开始腌制鳜鱼,他一大早就亲去河岸旁,挑选鳜鱼。
秦蔚山早就与渔人打过招呼,随莫文远看,清晨才捞上来的鳜鱼是最新鲜的,绝大部分还活着,有的在桶里游动,有的被放在麻布上,有力的尾巴拍地。
莫文远并非专门做海鲜的厨子,没有一眼看破鱼品质好坏的能力,但有大黑羊在旁辅助,轻而易举就挑出了最新鲜的几条鱼。
魏文已经在李三娘食肆等着,看他如何腌制臭鳜鱼。
“此腌制之法,较之寻常有何不同?”他问得一本正经,魏文想的很好,臭鳜鱼臭鳜鱼,既然要有臭味,那肯定是特殊之处。
然而莫文远却道:“无甚特别之处,其腌制方法与腌酸菜类似。”
他专门拿了一个大木桶腌制鳜鱼,按理来说缸也是能腌制鳜鱼的,但出来的滋味比木桶差不少,可能是因为鱼是活物,木材的自然滋味有利于其产生化学反应。
鱼被一层一层码在木桶中,一层鱼一层盐,最后用洗干净的大石块压在鱼的表面,又以布把木桶口封好,真的与腌酸菜的方法一样。
“此法鱼不会腐坏?”
“不仅不会腐坏,便是连鱼鳞都不会脱落。”
魏文陷入沉思,他道:“我曾为做出味美的鱼鲜在各地寻走学艺,在南地也曾经见过有人腌制鱼,不过他们用的是鲤鱼以及寻常河鱼,腌制方法也要复杂许多,时间也更长。”
莫文远好奇道:“如何腌的?”
“也是用木桶腌之,但腌之前要剖开鱼腹,弃掉鳃和内脏,清水去血污,最后平摊放在桶中,且以米酒填充桶内,令鱼压在酒中。”
“此法所得之鱼,可存放十数年。”
数字一出,众人皆震惊,便是莫文远也不例外,他在现代倒是听说过这种腌鱼的方法,说是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特有的地方性代表美食,没想到在唐代竟然就有了腌鱼的雏形。
“然此法做出的鱼,无甚臭味,也无甚鱼味,不过能够长时间保存,已是好事。”
“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