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1 / 4)
一年半之前, 宇文邕诛杀了权臣宇文护,这段时日一来, 他已经将朝政大权握到了自己的手中, 也是时候搞一些大动作,将他的施政理念贯彻下去,灭佛正是首当其冲。且不论宇文邕是否信仰佛教, 但是对于北周这个国家而言,佛教的肆意发展让各种矛盾到了快要激化的顶峰。
在五胡乱华之后,至今已然有长达将近三百年天下的分裂,再也没有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建立。在战乱动荡之中,何处不需要人去打仗、生产劳作、缴纳赋税等等, 可是一旦入了佛门就四大皆空了,压根不用做上述事宜却能坐拥大片土地、香客供奉的钱财。
一个有野心与抱负的当政者, 必然会想要解决佛门肆意后带给国家发展的困扰。于是在一百多年前, 以全民为兵,意图一统北方的北魏太武帝就开展了一场灭佛运动。只是太武帝死后,文成帝继位却还是下诏复兴了佛教。
如今的北周与一百多前的北魏是有相似之处。
北魏末年境内有两百万之多的僧尼,寺庙三万余座, 后来北魏分裂成为东魏西魏,东魏则是后来的北齐, 西魏则是后来的北周。
可想而知, 在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之后,僧尼的数量变得更多,寺庙也越开越多, 那么国家的民众出家了,谁来生产?谁来交税?谁来服兵役?
宇文邕并不是昏庸的皇帝,在北齐高家皇室自己花式作死就要把国家给玩掉了,他看到了陈国先一步出兵占据了淮南之地,他当然也想趁势攻占北齐,何处来人手、粮草、军费,这都直指一个地方——在寺庙之中。
云善渊回到长安后,她发现路上多了不少僧众还有道士,他们都是来长安开会的。宇文邕下旨延请国内佛门、道门之中有名望的人一聚,大家坐下来谈谈佛、道、儒的问题,也说一说想要国家好好发展应该怎么办比较好。
云善渊觉得这还算不得鸿门宴,而是宇文邕想要先礼后兵。
如果这些佛门中人识相,那么他也不是非要赶尽杀绝,大家可以坐下来谈谈条件,他也允许在限制范围内的宗教发展。
“人会把到手的好处交出去吗?这好处尝了几百年,都已经让他们习以为常,认为是该得的好处,认为自己真的能代表佛祖普度众生而存在着。”
杨素并不认为这些和尚尼姑能够领会到宇文邕的潜藏之意,而他们更不可能主动交出大量的良田与香油钱,更不会同意让庙中的僧人出征打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