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5 / 11)
库,供皇家使用。的确,赋减少了。但是皇家要享乐啊,还不是从国库中捞钱,刚驾崩没多久的太上皇可不就是数次下江南,掏的难道还是自己的内库不曾?
国库入不敷出,还不是要增加税收,再加上贪腐的官员小吏上下其手,百姓的日子只有越来越难过的。否则,真要像这些人吹嘘的那么圣明,那么还哪来这连年的饥荒。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甚至于在朝廷口中无比黑暗的前朝也从来没有这样的饥荒过吧!
他也曾经想过史书会不会骗人,但是他再怎么为本朝找借口,他终究还是过不了良心的上的这一关。
卓明看着大吐口水,捧本朝君与士大夫共治天下,重儒学、士绅、乡梓,这才是正统之像,而南边的‘贼逆’设立什么不伦不类的乡官,大肆扩建小学,却不教圣人之学,什么泥腿子出身的也和士人放在一起,还叫士人做原本吏目所做的低贱活计云云。
他终于明白,这些人不是真的看不懂史书上的记载,只是他们觉的南边的做法贬低了他们读书人‘高贵’的地位,所以,南边就是逆贼,而本朝就是‘正统’。
道不同不相为谋,他默默得收拾了自己带来的史书,悄没声息的走了。
和卓明一样的年轻生员还有很多,有些人就像是他一样懂了一些什么。有些人就像是他的同窗那样,明明不是不理解,但是他们看到了自己原本美好生活的末日,于是疯狂地赞美着本朝的‘正统’‘仁义’。
他们未必不知道‘本朝’已经走向了尽头,但是他们还寄希望于北边的隆昌帝能再整旗鼓、收复河山,他们就不用面对末路,可以安心的跪舔‘本朝’的圣明无铸。
值得庆幸的是,像卓明这样的年轻人终究是大多数。这些人中更清醒一点的,恐怕未必不知道自己反对的是自己出身的阶级,但是秉持着心中的一点血性,他们毅然地做出了南逃、投奔林瑜治下的决定。
这时候,林瑜已经从陕西回到了金陵。
回到金陵的第一个命令,就是重开科举。这一次的科举和之前所有的都不一样,大量的减少了原本的内容。其中诗赋八股贴经等凡是林瑜认为没有用的全部删减,几乎只留下了策论,又增加了律法、数术,如果会骑射,另有加分。
这样大规模的改制,自然不可能一下子就叫人去考,只怕除了他军中的那些官员,也没几个人考得上。事实上,在改制后的科举制度被宣告下去之后,同时被发下去的,还有一本本数术的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