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部分(1 / 7)
与三爷、十四爷一道上请安折子,万岁爷单给爷批了一些话......"
阿猫忽地面露为难之色,我追问道:"说了什么?"阿猫吞吞吐吐道:"说爷并非勤学忠孝之人。若不行约束,必将生事,不可不防。"
我心中一紧,忠孝二字,在这个年代是衡量一个人道德品质之根本。不忠不孝,简直可"媲美"谋逆大罪。康熙爷何以忽然危言正色?急问道:"你可知是因何事?"阿猫摇头:"并未发生任何事,只是惯常请安。姑娘,爷这些日子心中极为愁郁不畅,连着病了一个多月。出京之时,只说要散散心,这下可好,一散就散到您这儿来了。奴才只盼您能劝劝他,再这么的下去可不成!"我点点头:"知道了,你去莫管领那儿说一声,请他们备几个菜送过来!"
我暗自琢磨,康熙爷心机深沉,常常言不对心,单从无针坊一事足可证明。此事必不简单。会不会是康熙爷的另一番苦心?
十三斜倚在床头,正信手翻看着《古文观止》,见我进来,谑笑道:"不错,有进益,开始习文弄墨了?"我摊一摊手,佯叹道:"没法子,不能当一辈子文盲。读书也能怡情不是?"古文观止,于他们而言很是浅显易懂。可惜的是,越是浅显的道理,似乎也越是容易被人遗忘。譬如:爱之深、责之切。
因为,大多数时候,他们不讲道理。他们有特权。他们常常自以为是,而以他人为非。
十三摇头笑道:"养心莫如静心,静心莫如读书,你究竟是要怡情呢还是想静心?"
我的嘴角稍稍向上扬起:"或许二者兼而有之,或许都没有。你应该知道,我做许多事情其实没有目的,只不过是心里喜欢罢了!"
十三走上前来,垂目注视着我,带着若隐若现的微笑:"还要在这儿呆多久?预备永远不回去了么?"
我摇摇头:"不,我会回去,但不是回到皇宫,是回家探亲访友。我还会去许多地方,譬如南疆,譬如北漠,我不喜欢在一个地方停留太久。你知道的,我贪图新鲜玩乐。"
十三神色微动,半晌,柔声说:"我想吃一样点心,有许久没吃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