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1 / 5)
压下张珩爷爷奶奶的新闻, 确实让俞含枫花了一点钱。
虽然很残忍, 但是他们自杀的时间和宣布正式进入临床的时间太接近了,临床受试患者在临床前自杀这个新闻本身就不太好, 更何况如果这个新闻爆出来,一直以来咬着他们不放的竞争公司肯定会大炒特炒。
这属于市场行为, 换做她遇到竞争对手出了这样的事, 她可能炒得更凶。
可这是个例, 为了规避一个个例风险掏出这么多钱这件事本身就不是商人应该要做的事。
“你给我画个饼吧。”俞含枫直接亮底牌,“这个基地需要的资金太多, 没有足够大的饼, 老爷子是不会拨款的, 就算老爷子被我说服了, 董事会也不可能会同意。”
她现在风头太劲, 出一点点差错都有可能会被对手摁在地上摩擦摩擦再摁进土里。
方永年很喜欢俞含枫这种觉得自己可能会被说服索性直接投降的行为, 他放下了咖啡杯,调出了另外一个演示文档。
和之前那个简陋到俞含枫都快要看瞎了的演示稿不一样, 这一个看起来图文并茂排版精致,一看就是给投资商看的。
这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饼。
方永年想做的是药企研发数字化。
和普通的通过可穿戴设备、医疗器械装备、传感器和移动应用来远程传递受试者的临床数据、活动数据以及关键的生物指标不一样, 他还在里面加了一项专业护理。
俞含枫这几年频繁出入各种药研论坛, 当然知道现在大热的药研数字化可以重构新药研发的流程。
方永年在临床前其实就已经偷偷在做了, 他跟高校合作了一个信息化项目, 用人工智能分析了化合物的构效关系和小分子药物晶型结构。
她完全放权加上方永年年轻胆子大的好处之一,就是方永年真的非常敢于去接触新东西,他不怕试错, 也能处理试错后失败的代价。
可穿戴设备传感器这些方永年已经找好了合作方,和之前一样,找的是高校,好处是价格相对便宜成本较低,坏处是可能会增加调试。不过方永年在提供便宜的方案之后通常会提供一个贵的让她自由选择。
专业护工是整个数字基地最难的部分,但是好在国内人力相对而言比较便宜,人工培训短期内上岗照顾AD初中期的病人还是可以胜任的。
和一般的护工不同,基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