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阿月的祖辈和父辈(2 / 4)
媳尽心伺候五年,却落的前脚走,后脚就被婆婆忘的一干二净,瞧不出半点情义。
慕老太并不作答,敲了半晌,才开了口,声调颇淡:“她已非我慕家人,生死与我何干。少爷那边如何?”
秦嬷嬷又是暗自叹气,答道:“那送凤娘离开的车夫,到如今也没个消息。当初您让他改了送走的路线,凤娘离家时少爷也给了不少安置的钱财,奴婢怕……那车夫夺了钱丢下凤娘。”否则又怎会一个准信也没。
慕老太微微蹙眉,暗想这倒也好,车夫不回来,慕宣想找凤娘,一世也寻不到了,又叹:“谁能想到天灾突至,老天莫怪我狠心,不过是她命薄罢了。”
简单两句,听的秦嬷嬷浑身寒凉,亏得是吃斋念佛的人,心思,却可算狠了。就是可怜了她自小看大的少爷,可怜了凤娘呀。
&&&&&
澄义府连连受灾,饿殍遍野,百姓大量迁徙。
远离这里百里外的地方,虽然连日落雨,却因地势较高,未受水涝之难。
东村青云巷子的妇人们,见雨势停了,白炽日光忽洒大地,便搬了凳子簸箕出来,坐在门口挑拣豆子唠嗑。
乡下妇人嗓门颇大,又是挨家挨户,推门便可见另一家,边挑拣边说话,丝毫不影响。
这随意说着,又一家木门打开,一个老妇出来了。邻家婶娘瞧见,笑着唤声:“老嫂子不趁着日头好,将陈旧的豆子挑了去?夜里折腾可得伤眼。”
老妇说道:“等着雨停可等了许久,得去后山找找草药,给小娘子服下。”
旁人问道:“那小娘子还未醒?”
“方才刚醒,问了话,说是从澄义府那逃难来的,和夫君失散了,真是可惜……都有身孕了,她自己却不知,可怜呐。”
妇人虽然礼粗话多,可听见这事,到底还是唏嘘感叹了一番:“逃难到我们村的人家也不少,孤儿寡母的也有,但像那小娘子般的,未免太惨了些。若是夫君不寻来,可教她怎么活。”
老妇心下感慨,倒是有个私心。老伴早去,又无儿女,昨日上山寻药贴补生计,途中遇见一女子晕倒在地,瞧她衣着是逃难而来,身旁也无亲眷,便将她救回,待她醒了,认作女儿也无妨,日后好给她送终。昨日请了赤脚郎中来,诊出有孕,更是欢喜,极力劝她留下这孩子。
这会面上说是去找药,实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