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1 / 6)
,家里蔡老太带着甜姐儿做生鱼丸,姑姑则是在那摊子上,支上了两个炉灶,一个准备烧水,好沏茶,一个准备做鱼丸,摆上了桌子,茶水和鱼丸准备一起卖。
也是这地界真的不错,不过是个把月,这里慢慢的还真是有了人气,好些人吃着这鱼丸好吃,还有人特意过来买的,这时候蔡家的那些亲戚才知道他们居然还有了这么一个好方子。
不是没有人眼红的,可是这是人家媳妇娘家给的,这相当于是嫁妆一样的东西,属于人家媳妇的私产,这婆家人那是都没有可以插手的理由啊!当然姑父也不是不懂人情世故的人,等着生意好了些,便让那些叔伯兄弟们把每天卖剩下的鱼拿到他这里,他也算钱收了,甚至还让两个性子老实的嫂子去给姑姑帮忙,在茶寮里不是烧火就是洗碗的,也能挣上几个钱。到了最后,更是直接把自己的船租给了别人,不在自己打渔了,每天从村子里收鱼,让个感情最好,最亲近的兄弟帮着处理鱼,自己家里的人做后面的工序。既保证了方子不会外泄,也让家里的亲近兄弟们也能得些好处。
不管怎么说,这蔡家单单是凭着这一个小小的鱼丸,不到两年愣是起了新房子,又买了三亩地,这当然是后话了。
这边蔡家姑姑家正红红火火的张罗着做这个鱼丸的小生意,另一边大虎正和张家舅舅研究着这纺车的事情。
作者有话要说:
☆、30纺车织车
张家舅舅在付家直接呆了五天,大虎也教授了他五天,两个人加上付清一起
琢磨了五天,最终把这书里的东西给捣鼓清楚了,顺带在付家,张家舅舅就直接用木头做出了第一个成品,付张氏做为第一个使用人。
说起这个纺车,其实是属于大虎和张家舅舅合作出品的最新科技,准确的说是大虎提供书本上的各项理论和图样,张家舅舅则是根据经验和现实进行更正的产物,这东西要说在南方,指不定还有现成的,可是在这北方,那绝对属于稀罕的东西,因为这个纺车是纺织出来的细麻,或者细棉比外头常规的要精细上将近三分之一,最重要的是他们又做了一种最新的织布车,利用这新的纺车纺织出的线,染了色,可以直接纺织出花样图案的。
这样的好东西一出来,张家舅舅还不觉得什么,只想到这以后,家里的大姐,媳妇以后能在家挣银子了,这织出来的布一定好卖,自己还是很有本事的,而付清这是从这里看到了自此以后,张家舅舅的钱途。不过看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