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两个极端(3 / 4)
普遍的问题,那就是执政的新老官员相当的极端,一拨人干什么都拖拖拉拉,生怕触动了什么利益关系,甚至干脆来个不干不错。还有些呢,恨不得一天解决所有问题,急躁的都不是什么新官上任三把火的问题了,而是三十把火。你说说这么一来,这冲突能小?
老实说,这时候新老交替,新旧颠覆,最是没有规矩,没有方圆的时候,若是能从一开始就齐心合力的立好规矩,定好目标,那说不得这国家后来未必能乱成那样,军阀遍地,到处烽烟,最后给外人创造了机会。可问题是宁为鸡首的思想也一样遗留了千百年,相当老大的那真不是一个两个,所以这争夺的激烈程度……
邱澄明从报纸上得到的那些消息,再结合一下自己以往知道的历史知识,呵呵了,真是,越看越头疼,越看越觉得,这袁大总统也不容易,越看越觉得秃子忍功了得。所以喽,在这县长说话的时候,忍不住夹带了一点子私货,算是帮着说了几句好话,恩,真说起来,自家这个县长,其实也属于急躁派,只是因为基层工作做得还算不少,所以这急躁没太过分,在这玉米推广这样的事儿上还知道循序渐进……是的,只是玉米推广上,毕竟这东西一年一熟,急也没用对吧。至于其他地方……
“你这是想说我推广教育的事儿做的太急了?来,坐,坐下说,说说你怎么想的……”
这家伙虽然年轻,可俗话说得好啊,吃一堑长一智,他在邱澄明开始推广玉米的时候,跟着也起了头,想要推广全面教育,暗地里有没有别苗头的想头不知道,不过从整体来看,这县长当时想一次性多角度出击,想迅速形成大势,做出成绩那是一定的。
可惜啊,邱澄明的玉米挺顺当,可他那教育却不成,不说那学堂没能起来几间,就是老师也没招到几个,最关键的是,连着学生都少的可怜,这打脸打的实在是生疼,弄得一时间这事儿都快成了县衙的禁忌了,谁也不敢说,那事儿就这么半截子的放着,就差成死结了。
你说这样的情况这县长不着急?肯定急啊,可是他愣是没能想到解决的法子,你说怎么办?眼见着在这么下去,时间越长,这面子上就越是难看,若是传到上头,还有可能影响上级对自己的看法,他这会儿也顾不上什么丢脸不丢脸了,听着一句半句可能有用的,就琢磨琢磨,于是乎,这邱澄明算是赶上了,不过是随口的夹私货的话,愣是成了他想要谏言的意思。
这让邱澄明怎么说?砸吧一下嘴,嘿,这既然赶上了,那该说就说吧,好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