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3 / 4)
9、20、21突变发生率分别是5%、45%、5%、45%。报告完毕!”理查大声说道。
鲁伊斯快速抢过理查手中的数据分析报告,“李,我有预感,这个肯定是我们要找的东西!”他激动地说道。
李铮当然知道EGRF就是他们想要找的靶点。
选择这个靶点,是李铮经过深思熟虑的,他是当前条件下最明显也是最容易被发现的靶点之一,同时,这种突变普遍存在于亚裔和非吸烟者中,亚裔患者高达60%,这才是他率先启动这个项目的最重要目的。
“很明显,19号外显子缺失和21好外显子突变L858R是最常见的两种EGFR突变现象,我们一人负责一种,每两天碰头一次,分享资料,可以吗?”李铮沉声说道。
鲁伊斯用力点头,“好的,我的朋友,我们马上开始!”
找到了靶点,研究对应的抑制剂,就有了方向。两人都是抗肿瘤药物研究的专家,鲁伊斯研究了半辈子的肺癌药物,李铮更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1987年初,美国能源部与国家医学研究院为“人类基因组计划”拨下了550美元作为启动资金,并宣布开始筹备实验室。
就在美国能源部与国家研究院宣布这项决定的第二天,鲁伊斯实验室的1型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通过了艰难的生物实验,正式进入临床阶段!
“我和州立医院取得了联系,仅仅一周的时间就已经有120个患者报名,他们都是肺癌晚期患者,很多已经不能下地了。”鲁伊斯将报名资料递给李铮。
两人半年的合作,已经有了一定的默契,李铮略略翻了翻,开口道:“选六十个吧,按照病情轻重分三个阶梯进行临床对比。”
在晚期患者临床结果出来后,再决定是否进行中期甚至早期患者的临床实验。
“嗯,好的。”鲁伊斯点头。
他放下手中的资料,面上露出纠结的神色,他看着李铮欲言又止,最终还是忍不住问了出来。
“李,你有没有全程参与过药物临床?我的意思是不仅是临床数据分析,而是实地参与。”
全程参与药物临床?似乎还真没有。
巴胺沙丁的时候,他故意让印度厂家去做人体临床,紫丙杉的时候,因为多曼的战局,他每天的神经都是紧绷的,除了关注药物临床数据,还得分出时间和多曼军队勾心斗角,根本没有时间全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