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4 / 4)
看到镜子里自己蓬头丐面,脸上还有许多细密的青色胡茬的模样,一下子呆愣在原地。
想起梁哲这几天那面不改色的早安吻,再次确定了这个事实,梁哲对他确实是真爱。
**
香江时间的凌晨,李铮给DNA之父,詹姆斯.杜威.沃森去了电话。
李铮和沃森也算是老熟人了。上辈子李铮在斯坦福毕业后,由导师带领进入冷泉港实验室,而沃森先生则从1968年起就任纽约长岛冷泉港实验室主任,也就是说,上辈子的李铮和沃森曾有一段不短的共事时间。
后来李铮回到国内,从事肿瘤和抗癌药方面的研究,沃森也给了他不少的帮助。
“沃森先生,您好。我是李铮,是的,我的实验室联系过您。”
“如果您方便的话,我希望我能与您碰一次面。”
电话那头的沃森感觉十分惊讶,不过以李铮现在的国际地位,虽然还不能与他这种重量级的国际生物学大拿相比,但已然有了可以和他平等对话的机会。
“当然,李先生,如果您来纽约的话,我非常欢迎您来冷泉港做客。”沃森说得十分客气。
对于这位年轻的制药学天才,沃森是十分欣赏的。他觉得李铮和自己是一类人,沃森25岁发现DNA双螺旋结构,被称为DNA之父,树立了自己在生物学史上不可动摇的地位。
而李铮十六岁研发第一款药物,后来又是接连的高产出,为其赢得了制药学天才的美誉,而且他在非洲的那番作为也十分对沃森的胃口,美国人喜欢英雄,而沃森就是个典型的美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