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3 / 8)
也陪着贞文帝,抿嘴小声地笑黎池的‘抠门‘。
屋内的钟离书,眼观鼻鼻观心,看着这君臣相得的场景。心中暗叹:和周,他果然是厉害!与他当起居舍人以来,见到的其他老臣相比,都有过之而无不及了。
殿内先前有些悲伤压抑的气氛,尽数被这说笑声,给驱散干净了。
黎池:“红薯、玉米和棉花的种植诀窍,臣总结种植经验,又从洋商那里询问技巧,已然写成了小册子。到时一并呈上来,陛下只需选一个懂农事的官员,去总领种植事宜就行。”
如今黎池一回京,就正式升任了正三品的礼部左侍郎之职,被授以文渊阁大学士的虚衔。
但相比户部和吏部,礼部就是六部中的‘翰林院‘,清闲得很。而文渊阁大学士,只是一个阁臣的象征,并无对应的实际事务要做。
若黎池身上没有兼任户部郎中一职,没有除两广外的各行省的‘钱粮预算制‘需推行,那他之后几年的为官生涯,就会非常清闲自在了。
然而,现在黎池身上不但兼任了户部郎中之职,要推行‘钱粮预算制‘,皇帝又还给了他一个任务。清闲自在?不可能的。
贞文帝:“和周,你是一个再能干不过的人。所谓‘能者多劳‘,又有‘一事不烦二主‘,这红薯、玉米和棉花的种植推广,依旧由你去做。”
黎池从来不是一个懒惰的人,反而他是一个工作狂,对于皇帝将种植推广的事情交给他做,他是乐意的。
黎池在让大燕百姓吃饱穿暖的政治理想之外,还有位极人臣的职业理想,这种植推广的事情,就极有利于他的职业理想。
能者多劳,劳者则多得。若由他来种植推广红薯、玉米和棉花,他就多得了好几件大功劳。
虽身上尚有户部郎中之职,还要推行‘钱粮预算制‘,但种植推广这几种粮食和经济作物的任务,黎池也是非常乐意的!
黎池是文臣,与武将不同,功劳这东西,并不嫌多。他是文臣、手上无兵,即使民间声望再高,功高震主的可能也会小许多。
黎池:“臣领命!臣回去之后,定然好好去规划一番,看看要花费几年时间,才能将红薯、玉米和棉花,平稳推至民间百姓家,让他们早日吃饱穿暖!”
这么些年来,只要吩咐到黎池头上的公务,他一次都没有办砸,还总是有意外之喜。就好比这次南下去筹建商贸司,就有了三种高产之粮、一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