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3 / 5)
,许裘到底还是天真了点。
晏枝撩开一侧马车帘子,向前方望去,神色一瞬变得紧张,“许先生确定那是洛小将军的人吗?”
“不是吗?”许裘意外地问,他也随之望去,果然发现了些许端倪,岑的一声从马车的座椅下抽出一把剑,他正色对晏枝道,“是大稷山的流寇。”
“果然是……”晏枝记得原作里对这支流寇的描述是他们以系在脖子上的“黄巾”为记号——凡黄巾所系皆是兄弟,方才她借着微弱月光一瞥便瞥到了几人脖子上系的黄巾,这才认出他们的身份。
“他们怎么会在这里截堵自己?”晏枝不由心想,她看向许裘,眼带问询。
许裘也很纳闷,啧了一声,说:“我与亭渊的计划应该非常周密,是潜移默化,铺垫了很多的计划。不可能被他们钻到这种空子,怎么会这样……”他想到一种可能,用力攥着拳头,道,“怕是他们一早就做好了我们会逃走的准备,派人时刻盯梢,这才会……”
晏枝思前想后也只得这一个答案,怕是李景华早就在这等着她了。
她不相信李景华,正如李景华不相信她。哪怕她再怎么在洛无戈那表现得乖巧本分,也依然存着逃跑的心思。李景华早就预料到她会逃跑,所以在这——
不不不,不光是这样。这恐怕是李景华给她的选择。
如果留在洛无戈那,他也许会将自己划分在他的阵营,当一个乖巧听话的傀儡,成为李景华拉拢穆亭渊的“工具”,如果日后晏靖安造反,她的干系不大,李景华也许能保她一命;但如果她逃跑,一切就会不一样,李景华会将她视作敌对方,用最残忍的手段从她身上谋取可得的利益。
就比如现在,将她交给大稷山的流寇,以假乱真,逼得晏靖安有所行为,不需要她写些什么书信,靠“最真实的现状”让穆亭渊明白,他应该与谁同伍。
所以,知悉这一切的人都要死,她晏枝也绝不可能活着见到晏靖安和穆亭渊,让穆亭渊知道他李景华的打算。
但李景华没想到的是,洛霞笙的介入让穆亭渊深知他荣安王李景华是三番五次挑衅晏枝的敌对方,更让李景华没想到的是,年仅十岁的穆亭渊便极有城府的人,能抽丝剥茧,寻到真相。
晏枝心如死灰,有种命运弄人的感觉,就好似无论如何都无法摆脱这些男人的权力囚笼。
但无论如何,她还有一搏的机会,她绝不屈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