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2 / 4)
期刊,回头再和教授商量一下,看看投到哪家去。”
高驰虽然这么说着,但其实心中已经认定energypolicy是不合适的。只听名字就知道——《能源政策》——一定是偏重政策方面的,应该都不算是工科类的期刊,倒更像是社会科学那边的。
林景兰当然不知道高驰的想法,笑着感谢道,“那就麻烦师兄啦。”
高驰回去后,用尽全力地为林景兰挑选期刊,把他熟知的期刊一个一个地列出来,再一个一个地排除,最终为林景兰挑选了五个他自认为最合适的,准备拿给张教授看。
张教授看到林景兰的论文,心中也是惊叹不已。他一口气将林景兰的论文从头到尾地读了好几遍,看完中文版的又看英文版的。张教授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不由自主地站起身来,双手捧着林景兰的论文在屋里来回踱步。
“这次可真是捡到宝了……”张教授喃喃自语。
他自认为自己已经是在科研上极有天分,又极肯钻研的人了。但是他扪心自问,他在林景兰这个年纪的时候,是万万没有达到林景兰的水平与高度的。甚至他大学毕业的时候,水平也未必有林景兰如今才刚刚高中毕业的水平高。单论林景兰这篇论文的架构、逻辑与遣词造句,他研究生毕业的时候,应该才达到这个水平。至于更深一步的,林景兰论文选题的眼光——张教授长叹一口气——恐怕他现在都及不上林景兰。
很多学者的论文写出来,其他人看到会纷纷惊叹,为什么他的论文设计地如此好?实验步步推进、理论层层深入,全都是一环扣一环?
但只要是有经验的研究者,全都明白,完美的论文不是设计出来的,而是砍出来的,就像砍树一样,无论是实验还是理论研究,总会走许多弯路,做很多无用功。在写论文的时候,把那些无用的枝枝桠桠砍掉,剩下的没有跑偏的主干看起来就会是一篇设计精巧的论文。
虽然砍掉的那些枝枝桠桠里也全部都是科研者的时间与心血,但是又有什么办法呢,科研本身就是一件失败多于成功的事,十条路里能走通一条,就是了不起的成就了。
可是张教授对着林景兰的论文,突然不确定起来。林景兰的论文结构也真的精巧,没有一处是多余的,但是林景兰进实验室的时间这么短,能将她论文中提及到的工作做完,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张教授确定林景兰没有再做什么无用的尝试。
张教授不敢置信,林景兰竟然能做到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