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8 / 11)
还没看,绿真就给好奇上了,发现最后还附有征稿启示,她放心了,到时候肯定有雪花似的稿件飞到大河口去。
得到她的赞许,印刷厂开始大批量印刷,果真不到一个星期就开始投放上市。这年代的书籍基本没彩色的,套红的人民日报就够人稀罕的,她们居然推出一款大红色的故事书,你说能不受欢迎吗?
一本只需八毛钱,还没一斤肉贵嘞!
不止挣钱主力军中青年壮劳力买得起,就是学生,攒几天也能买一本。一开始,大家都是工友、同学、邻居之间相互传阅,可因为故事实在是太有意思了,看一遍完全不过瘾,老等着传阅一圈才能回到自己手上,心里颇不是滋味儿。
怎么着,我花钱是买给你看的啊?想白嫖我可就不借了啊!
于是,其他人为了能拥有一本随时想看就能看的故事书,也只得花钱买了。
第一批印刷只准备了两万册,谁知居然如此受欢迎,省城和隔壁市新华书店、大小报刊亭都发来订单,印刷厂又赶紧连夜赶工,印出五万册来,结果也就一个星期,又卖光了。
这下,她们都不打算加印了,因为六月上这一期又出来啦!作为半月刊,这可是一环扣一环的,排版校对都完成了,不能再耽搁的。
于是,因为买不到第一期而懊恼的人,都把眼光瞄准第二期,看新华书店贴出“《大河故事》第二期将于本周五中午十二点发售”的消息,大清早就有人排队去啦!
这一次,黄柔拍板,做了个大胆的决定——直接一次性印刷十万册。
她们以前办诗刊时就与许多书店报刊发售点有联系,这一次她亲自打电话,挨家挨户问需要多少册,订不完的就给邮局、投递站发去,报纸去到哪儿,《大河故事》就去到哪儿。
她也想好了,十万册是个大胆的尝试,如果能卖完,以后都按照这个量发行,卖不完就看情况适当削减。对现在的她们来说,挣钱时次要的,最主要的是成就感。
结果,又是一个星期卖光,黄柔和陈静一合计,又大着胆子多加了两万册,将将两天又卖完了!
好家伙,“石兰省识字儿的人也就百来万,这十二万……岂不是十分之一的人都买了咱们的故事书?”陈静大惊。
黄柔也没想到,一本小小的故事书居然如此受欢迎。但她没被暂时的胜利冲昏头脑,知道能如此成功跟绿真积极出谋划策有关,也跟大河诗社一直以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