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3 / 5)
万相宜记得,高考放榜后,她妈在家里仍旧话少,在楼下话却多起来。突然不用附和别人,也不用低眉顺眼,提起万相宜的高考分数,她总是叉着腰,用腹腔发声,声音直往上顶,生怕别人听不到:“我们家那个,平时真的不显,年初家长会,老师提了一堆人名,根本没提她。我回家还跟她爸说,咱孩子没别的优点,就是省心。当时我记得壮壮妈——是不是啊壮壮妈!”
那个壮壮妈本想低调溜过,不想被万相宜妈妈逮个正着,只好咬着牙根凑过来,听万相宜妈妈继续演讲:“壮壮妈当时还说,你以为老师不点你名是好事吗?老师点名的,有两类学生。一类是成绩好的,有望冲击清华、北大,起码是名校一本的,还有一类,是班级里拖后腿的,让家长帮着管教管教。那些点不到名的,肯定是不上不下、推又推不动的,不起带头作用,也干扰不到别人,这类孩子就是自生自灭的。”
楼下聚了一堆妇人,把万相宜妈围在中间。“原话我记不清了,大致是这个意思,对不对啊,壮壮他妈?”
壮壮妈只是讪讪的。
两家是邻居,那家孩子比万相宜小一届,开学高三,俩孩子原本成绩都不出众。现在万相宜咸鱼翻身,壮壮妈就更心虚了。
人家闺女打了一场翻身仗,分数摆着,大学录取通知书攥着。自家儿子第一步还没迈出去,高三一年枪林弹雨,像万相宜一般逆袭的可能性能有多大呢?
“也,也不一定。你家相宜肯用功……”
有刚凑过来的,不了解基本情况,就问万相宜妈:“你家闺女考了多少分啊?”
她妈压根不屑于重复回答这个问题,这是一道送分题,她早已讲过多次,只笑而不语,自然有人替她回答,个个语气充满艳羡。
家里的气氛也稍有缓解。
弟弟比她小四岁,开学读初三,正是叛逆年纪,一向沉默的爸爸拿捏着轻重,偶尔说几句:“得学你姐,先考上你姐的高中。”
妈妈对儿子向来是“拇指教育”,容不下半点微辞,因为楼下邻居讨论万相宜时说过:“毕竟是老大,要是老二,你的福气可就更大了!”言外之意当妈的又怎能不懂,这话像一堆漂浮物,堵在万相宜她妈的泄洪口,让她的快意流淌得不那么舒畅。
所以,爸爸对儿子试探性的教育,妈妈也没有出言阻拦。
所谓人逢喜事,那个暑假,向来深居简出的万相宜被同学叫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