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5 / 7)
不是理想派,她更会运用写作技巧去完成令人满意的创作,比如读过《红字》的简介和梗概之后完成作业,且获得了刘教授很高的褒奖,后来还送上去申一个高校之间英文论文的奖。
她和陆嘉时刚在一起的时候买了现在书架上放着的那本《红字》,因为要参奖,她就重新修改了一遍——在真正读过这本书之后,图书馆借的书不方便做标注。
姜晴说她是糊弄学大师,梁以霜大言不惭地说自己这是有头脑。
她从小学开始作文就经常做范文被老师在讲台上“公开处刑”,不,是公开展示。
姜晴可是知道她作文里几分真几分假的,说半真半假都多了,梁以霜直言:你从小被公开处刑试试?搁你身上你也不敢写真的了好吗!
小学时有那么一桩不太愉快的事,大概三年级的时候全班都要写一篇关于父亲的作文,小学生就是不可避免地写完妈妈写爸爸,可能还要写爷爷奶奶,当时还以为姥姥姥爷和外公外婆是不同的人。
不同于离异家庭的同学,他们至少确实有父有母,真正因为意外失去了父亲或者母亲的人太少,可他们也拥有过。被忽略的是梁以霜这种从没见过父亲的人,谁知道你连爸爸都没有?
她虚构了一个在大学做老师的父亲角色,中庸、热心、尽职尽责的老实中年男人形象,爱家庭,也爱自己的学生,通篇表现出对人民教师这一职业的钦佩与理解。
加上打动班主任的感情分,她捧着作文本在讲台上做演讲,小梁以霜身上引人反感的骄傲就是这样积攒出来的,并非空穴来风。
插曲是那天放学前最后一节课,班主任们集体开会,全班自习。
某个叫王泽胜的男同学一直和前后桌讲话、传纸条,梁以霜身为班长点了他好几次,调皮的小男生不服气被女生压一头,和她呛了起来,梁以霜回应几句之后忽然高傲地笑。
她胸有成竹地说:“我不跟你多废话,等下我直接告诉张老师。”
上学时候最为周围人不齿的就是喜欢告老师的同学了,其他同学齐刷刷地看热闹。
王泽胜出于又怕又怒的心理,打人打脸,骂人揭短,“你神气什么?你没爸,还写作文说你爸爸在大学当老师,好意思!”
梁以霜气得说话都在抖,“你再说一遍?”
“我说你没爹,我妈认识你妈,她说了,不知道你爸是谁……”
他用夸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