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2 / 4)
人体是否有负面影响,毕竟爱莱的现象依旧只是一个个例,完全没有其他任何地参考对象,做实验还要有个参考组,对照组呢。
在没有确定安全的情况之下,华国并没有打算以人命填“里风圈”来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次他们只是先简单地进行一些实地研究。
虽然预测并没有太大的危险,但一旦出现意外情况,在“里风圈”周围就更加看重队员随机应变以及身体的素质,为了保证任务的成功,这次许彦挑选地都是一些好手。
许彦检查了一下所携带的机器,虽然主要目标是为了验证“Y能量对生物体的体质是否有增强作用”的猜想,但科研站里面的科研人员依旧物尽其用。
总负责人笑着拍了拍许彦的肩膀,“反正都要去一趟,顺便把国内新制造好的探测机器人带去,正好还能装作你们是正常作业。”
而最主要的试验工具,却只是许彦身后一直背着的像是小提琴袋子一样的黑色背包。
许彦检查了一下仪器的摆放,接下来的行程,必须得由他们来代替雪橇狗以人力进行。
参考了“里风圈”的风力,为了不被怪风卷走,整个探测机器人特意做得极为笨重,这是一个极为庞大的负重,就算是对于身经百战的军人也一样,如果仅凭背着走的话,会是一个很大的考验,而且很浪费时间。
科研人员考虑了多种建议想要改善这种情况,但是北极圈的脆弱性的确让很多科研人员有些放不开手脚,破坏较小如同雪橇犬这类在“里风圈”三百米外便寸步难行,无人机高空投放,先不论仪器降下的落点受“里风圈”的影响极难计算,就目前的情况看,在天空中比地面更要容易被直接卷入到“里风圈”里面,考虑到这种情况,大家都只能被迫选择了最原始的人力。
和一开始运输时候的困难不同,也许是这两个月来,一次又一次地运送,再加上这严酷的气候条件,在这种情况之下做高强度的负重锻炼,这些负责运送机器的部队的力气也变大了许多,像是现在就不再那么吃力了。
在苍茫的北极夜色之中,遥远地只能看到那束在风雪掩盖之下的照明器的光芒。
距离“里风圈”一百米,风力已经到达了七级劲风的程度,这种情况大家都只能弯下腰,压低重心地前进,因为强风,又是逆风行驶,速度一下子变得极为缓慢。
许彦忽然一把夺过挂在雪橇上面的照明器,朝身后望去,照明器的光芒在雪堆上面形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