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1 / 5)
见嬴政毫不犹豫承认,明夷几乎要被气笑了。
“你——你前不久才同我说要使治下大秦家给人足、民安物阜!”明夷说道。
“是。”嬴政说道。
“那陛下还想着焚书愚民?”明夷扬声反问道。
说出这话才几天啊,这才几天嬴政就又想着焚书愚民了!
后世为了扫盲,费了多少心力,到了嬴政这里,却要将文字数学捂的死死的,不给庶民灌输!
嬴政似乎很不解明夷为何突然恼怒,想了想,平静说道:“千人之中,只要有一人精通诗书,便足以带动这千人不再安心耕种打仗,久而久之,国家必乱,因此文字计数者,有小官狱吏通晓足矣。”
明夷听到眉头紧蹙,满脸不赞同,说道:“别说笑了,如果一国民众有九成都只知道埋头耕种,出门打仗,连计算一年粮食多收了几斗、市上多花了几钱都想不明白,那还谈什么富强,若想富强,自然要大开民智,最好连诗书礼乐也全都安排上,好培养秦人爱国之心!”
“无需知晓,自然有小吏相治。至于诗书礼乐,那不过是六虱而已,久而久之,纵然国富又如何,庶民贪婪于偷生安乐而不善战,必定受外辱于敌,如同今日之齐国。”嬴政说道。
黑袍青年那神色之间振振有词,尽显理直气壮。
这是商鞅在《商君书》里提出的理论。
六虱是指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贞廉、发强,如果一个国家倡导这些,只会导致国富而不战、只懂得偷生于内。
如今的齐国就是最好的例子,一把剑,只有时常磨砺才不至于生锈。
“哈~,按照陛下的想法而行,秦国恐怕会食古不化,成为一滩死水,不说别的,仅仅是工匠制作,若无有学识之人加以对百工生产的大加改善,人们至如今,恐怕还是如同商周之时一般草屋骨箭。”明夷反问道。
“明夷就事论事,不要无理取闹,秦国最好的工匠皆在咸阳工坊,若有百工改善利器,朕自然会命令工匠广而宣之、告知天下。”嬴政不悦的说道。
“陛下觉得一群目不识丁的工匠,能在总结知识方面胜过士子?”明夷奇道。
她以前怎么就没发现嬴政这么顽固呢。
嬴政也很惊奇,说道:“莫非爱妻以为那些诸子百家的士子可以想出办法改善农器之流,那些人终其一生连耕田都没下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