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下(2 / 6)
所幸贺琦也不是输不起的人。这阵仗没起作用,也就作罢。
谢景言见院子里没有会磕碰着雁卿的危险了,才有护送着她进内院儿里去。
……比起外院儿水泄不通的架势,内院却是文斗,就只有一个妇人带着十余名女兵守门。
不过因陪同来接亲的人大都在外院儿玩摔跤呢,赵文渊这边得进内院儿来的,也就七八个人——又不能同女人动手。反而更为难。
外头人在高呼“新妇子,催出来”。那妇人听见这上百人的声势,依旧不紧不慢,笑道,“听说赵将军在江南遇上我家姑娘,两船隔水而对诗。赵将军如此才情,今日何不也做一首催妆诗?许诗情动人,我家小姑就出来了呢。”
雁卿不由扶额,谢景言也颇为无奈……人家这是在跟赵文渊算旧账呢。
雁卿觉着——这会儿还是让贺姑姑出口气比较好。
作诗赵文渊还真不当回事,陈情也不难,就是要让佳人息怒,这个真不保准。这些年他的感情经历确实丰富多彩,而坊间传说的事关他的风流韵事还要更加跌宕离奇。贺敏若真听信或是介怀,以后的日子怕要不好过了……
“天上多鸿雁,”他便说道,“池中足双鲤①。十年磨一字,临寄意恐迟。”
那妇人闻言目光虽也柔缓下来——显然能明白个中意味。这兵荒马乱的年代,相去三千里,别离六七年,都不知道人是否还活着,说什么再叙旧情?
当年既然分别,便是不许后来了。没有硬要人给你守贞的道理。
不过道理是一回事,人情又是另一回事了。他固然情真意切,奈何人家要的不是他的解释,就像想替贺敏出一口气。
那妇人便调皮的一笑,道,“这算什么催妆诗啊,十年磨一字,将军这么好的耐性,想来姑娘慢慢的梳妆,您也没什么可着急的。”
赵文渊:……等下,我非常着急啊!
只能继续作诗,“北府迎尘南郡来,莫将芳意更迟回。虽言天上光阴别,且被人间更漏催。②”
那妇人又摇头笑道,“不好。”
赵文渊只能问,“哪里不好?”他改!
那妇人笑道,“如果好,我家小姑此刻就出来了。”
随即又接二连三用刁难人的理由将赵文渊的催妆诗给驳回去。饶是赵文渊才思敏捷,接连三四首诗做出来,也有枯竭之意了。兼不明白贺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