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上(3 / 5)
如今太夫人听人说赵文华如何算无遗策、一步步化解险恶局面,如何立威、立德,将人人视作畏途的荆州收拾得服服帖帖,也真是神清气爽。
听着杜煦透露出的只言片语,襄阳杜氏在荆州的地位也一步步清晰起来。
略 作分析便能想到——赵文华初到到荆州的时候,杜氏在荆州虽不是十分显赫的门第,却也举足轻重。彼时朝廷忙于讨伐梁国,无多余的兵力支援赵文华。荆州刺史自 己也身处困局。正是因为拉拢住了襄阳杜氏,轻装简从去赴任的赵文华才能顺利的将荆州土著士族分而化之,进而打压、拔除其势力,站稳了脚跟。
襄阳杜氏同赵文华之间,其实是互相援引为盟友。十余年来两姓修好,赵文华给儿子鹄哥儿娶的就是杜家闺女,这会儿又看上了杜煦,可见对杜家的倚重。
而杜哲在荆州也是颇负盛名。如今携子入京,虽是为赵文华所举荐,却也颇有些二陆入洛的意味。
这门第真不算低,就是在京城根基略浅罢了。可有底蕴在,一二代内也必能崭露头角。
月娘心烦意乱的思忖着——赵家对杜氏父子很是尊重欣赏,先头在松涛阁里她就已察觉出来。这会儿赵世番更是让鹤哥儿引着杜煦来拜见太夫人。二叔那边自不必说,杜煦本就是他给自家闺女相中的女婿。
月娘知道,这门亲事很不差。至少她家中诸父都十分满意,她的眼光还能比这一相一将更高不成?
可是少女心事也不是一两句话便能说的清楚的。她对太子真的无多奢望,只是到了与旁人谈婚论嫁的时候,也不由自主就会拿来同太子相比……旁人纵有千般好,可偏偏她就是不喜欢。
未婚姑娘一旦知道喜欢一个人是怎么回事,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就遵从不起来了。
荆 州的事在问答中很快说完,太夫人又泛泛的问了问杜煦的年纪、学问,家里有些什么人——实则这些赵文华早在信里说的一清二楚了。太夫人鼓励夸赞了他几句,又 道,“你是儒门子弟,若给你旁的见面礼反倒俗套。这样……我手上藏书也有近十万卷,其中不乏孤本、善本。你去挑一挑,有看中的,就算是我送你的劝学礼,可 好?”
杜煦便笑道,“学无餍足,得入书海取一二本归,岂能甘心?晚辈一本也不要,太夫人准我常来借阅,便感念不尽了。”
虽如此,杜煦也知道太夫人是想留谢景言说话,很快便跟着鹤哥儿离开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