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1.王熙然归来(1 / 6)
听得长孙无忌从南山带回话,李世民一脸说不尽的喜怒哀乐。王珏这么痛快交出地雷制造法可见她全无私信,得到想要的东西李总有点忐忑,不用王珏多次强调他就知道这是什么利器,想想放哪生产都不安全。倒不如还是让儿子在南山,主要方法拿到手就安心了。
至于发动机的事情,王珏的意思已经很明显,长孙无忌明摆着跟王珏站在同一立场,李世民想想只能暂时作罢。出于对王珏的了解,她既然直说出口便是没有商量余地,然而刚把儿子派出去再迅速召回又有点打脸,李世民想想决定半年后再说。
再怎么样也得让李恪在倭国立点功,如此皇家面上好看也给儿子身上加点筹码,省得总有人不长眼弄些刺客以为他们的儿子可以随意刺杀。想法不错,只是又忘记那些想李恪上位的人了,到时候有李小抠愁的。
立功真的不难,他们对倭国有一系列计划,待王熙然回来后赶紧进行后续行动。
就这么的,李世民也不提发动机了,大臣们从长孙无忌处听得王珏的说法都集体保持沉默。他们虽然爱财想要新船做贸易,虽然期望在有生之年能助大唐开疆扩土占领更多土地,但什么都没有国内稳定、百姓安乐来的重要。
往常世家子大都想着光耀门楣青史留名,每个当官的都口说为了百姓,但是百姓真正在他们心中排在什么位置只有自己知道。可是随着王珏的到来,随着由他们参与其中将这个新朝治理得蒸蒸日上,随着越来越多地走入民间与百姓接触,很多人不知不觉间已经改变想法和习惯。
士大夫与帝王共治天下,世家的崛起使得整个国家严重阶级化。帝王、皇族、官员、世家、寒门、平民、贱民,似世家与寒门这样往常充满不可调和矛盾的,似读书人与普通民众之间甚少交流的,都在李世民登基或者说王珏归唐的几年内有了十足改变。
润物细无声,王珏一步步谨慎的施为才有了如今的改变。那些原本只是拿社稷来突显自己才华的人,帮助百姓只是为政绩的人都在不知不觉间改变着。每个人都不知不觉被身处环境和氛围影响着,像历史上有名的好钻营之人许敬宗居然跑民部整日在田间研究种植,可见环境与氛围的重要性。
言归正传,李世民原本还期待有人能吆喝两声再去南山试着劝解,见连程咬金这样的大嘴巴都安静下来,他只能索然无味地将目光放在即将出征的将军们身上。不知道为啥,每次看到侯君集那张脸都有种不好的预感,好几次李世民差点反悔不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