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4 / 6)
异族入侵占领镐京后,哀帝殁于出逃途中,半壁江山沦丧,百姓成了待宰羔羊。各地豪强这才有了唇亡齿寒之感,暂时停止内斗接受当时还是朔南王的武德帝整合,一致对外谋求驱敌复国。
但天下大事定律从来不变。当外敌被驱逐,曾经在各自地盘上呼风唤雨的土霸王们便又渐渐回味起从前只手遮天的风光。
大周立朝建制这五年来的平和安宁,不过是因朝廷与地方势力都需要休养生息而已,双方在台面下的无声角力其实从没停止过。只是这类争斗不动刀兵、不见烽烟,表面看来与平常人无关,普通百姓甚至中低阶官员都懒去深究这背后的利害。
而赵澈与储君麾下谋臣们在做的事,便是设法寻求一种温和到不会对民生造成太大冲击的解决之道。可要让这些曾经土皇帝放弃自家宗族既得数百年的利益是极难的事,绝无一步登天的捷径。
此次只杀姜正道与姜万里,就能暂缓刀兵之祸,从国之长远计,赵澈与苏放实在居功至伟。
九月初四,赵澈与苏放回京复命。
储君赵絮陪同武德帝在承露殿与二人密谈。
赵絮道:“这三州肯接受鹰扬大将军府清理、整顿军府,那往后他们手中明面上就只剩不到十万的府兵,便是再起冲突,朝廷也不会像此次这样缩手缩脚。”
“由工部主持重修官道后,朝廷就能顺理成章接手所有管道,镐京政令即可及时畅达至各州府,各地豪强世家不能再彻底把持商路通途,寻常商旅出入各州、汇通天下不必再看他们脸色,对他们的拥护与敬畏也会逐渐淡化,长远来看对朝廷整合各地是极大利好。”苏放补充道。
武德帝没说话,抬眸看向赵澈。
他重伤未愈,又与苏放一道同姜家谈判多日,脸色看起来有些苍白。
“最重要的是,他们同意降低各州官学入学门槛,并由州府为寒门学子承担部分学资。”
这才是革新派一直以来隐藏最深、却也最迫切的诉求。
豪强们对地方的控制力之所以成形,除了武力优势外,另一个根源就是对“读书受教”这件事的垄断。
降低“读书受教的门槛”,更多寒门子弟有机会读书受教,便就有了跻身仕途的机会,朝廷能有充足的人才传续,世家豪强在朝堂大政上的影响力就会锐减。
说到底,地方势力与朝廷角力五年,还不就仗着他们比朝廷更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