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1 / 8)
岁月倥偬而过。惊心动魄的元嘉二十二年终于慢慢远去,迁都的事情也在陈参和崔景深的主持之下,按部就班地进行。
元嘉二十三年秋月,由工部员外郎黄衡督造的西京正式完工。这一次建造是根据楚昭提供的唐都长安考古复原图,对原本西京的规划布局做了较大变动。
要说明的是,黄衡不愧是墨门第一人。楚旦坏事之后,魏显似乎也跟着对政治失去了兴趣,反而一心一意给黄衡打起了下手,投身到了大楚科研事业之中。有了黄衡夫夫强强联合,加上楚昭给出的许多现代经验,西京的建设具有绝对的超前意识。
设计者十分注意城市的整体规划,分别修建了数条主线和支线,把西京市区规划成形状整齐的方块,并制定了严厉的规定,禁止乱搭乱盖,还铺设了完整的下水道系统。各大街的两侧都有排水沟,沟宽三点三米,深达二点一米。这些纵横的水沟解决了西京城的排水问题。由于沟宽,而且是明沟,因此在交叉路口处都架有桥。同时因为陛下要求了一定的绿化面积,黄衡便在设计时让大街的两侧和排水沟边都种上了树木。这些行道树以梧桐为主,株行距整齐划一,纵横成行,保养及时,春夏秋冬都有不同的风景。
迁都的消息一传出来,比起那些拖拖拉拉不肯迁都的大臣,商人们倒是第一时间嗅出了商机,开始火速赶往西京买房置产,一时房价飙升,导致朝廷不得不出台限购政策。
不过有这些商人提前来把都城住熟,倒是营造出一种繁华热闹,熙熙攘攘的景象。到闹嚷嚷的官员们来的时候,就发现城中布局整齐,贸易繁荣,梧桐成荫,风景宜人,市民富足有礼,绝对是当时第一的国际大都市。和欧洲中世纪混乱肮脏的所谓城区一对比,被无数胡人称为“叫人向往的东方天堂”。
然而胡人向往,大楚的朝臣并不向往——因为大楚的天子任性北上,一年间不肯回建业,他又掌握着实权,朝臣尽管大多不乐意,也只好千里迢迢搬来了位于三秦之地的西京。而这些满心怨愤的先头部队到了西京,第一件事自然就是找到楚昭犯言直谏。
楚昭早就有了心理准备,知道迁都这事不可能一帆风顺,实际情况比他预想的更糟糕——满朝文武根本没有几个人赞成他迁都。
这也难怪,人都是为利益所驱动的生物。大楚的经济文化重心在南边,朝臣也都是长期在南方生活的,老婆孩子都在建业,狐朋狗友、社会关系也都在这里,谁愿意跟着楚昭来北方吹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