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6 / 8)
相戒备,反而形成了一种怪异的平衡和吸引力。
“对抗贵霜帝国,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也不在一朝一夕,所以我这些时日都在想,或许大楚也该将都城从偏南的建业搬到偏北的西京。”楚昭确认韩起已经走远,这才说道。
“迁都?”陈参略带疑虑的反问道。
迁都是一项大工程,耗时耗力,而且可以预见,一定会遭到许多朝臣的反对,所以在这之前,楚昭先要和一些心腹重臣通一通气。
根据80/20定律,楚昭只需要说服陈参等人,得到他们的支持就行。
见陈参犹豫,楚昭立即开始安利迁都的好处。
建业是一个很不错的地方,也很适宜建都,因为这里地势险要,风水好,外加是主要粮食产地,由于北边有蛮族侵扰,大楚建国之初,幽云十六州基本都不是大楚领土,而当时的经济中心在南边,建都于此是很有利于维持大楚统治的。
但帝国到了楚昭手里,他不仅打下了幽云十六州,迫使北戎远遁南戎内附,现在连鞑靼人也俯首称臣,帝国的版图已经扩充了几乎一倍。此时再偏安于建业,已经很不合适了。
因为越来越大的北疆需要更多的军队镇守,如果都从建业调派,路途太长,花费太高,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势必成为大楚不可承受之重。
而且纵观前世的中国历史,定都南边的政权,大多都存在边疆问题,而如果都城北移,则更加利于维护北方的稳定。
为了后世可能出现的不孝子孙考虑,迁都西京,以后他们还能再躲回建业去,如果一直定都建业,日后再有外族濒临城下的局面,他们可没有系统和韩起两只金手指,到时候再往南边,又能跑到哪里去呢?只怕难逃南宋南明东晋等偏安政权的厄运。
迁都的第二点好处,就在于能够再次削弱世家的势力。
如果真的迁都,都城的达官显贵明显会吃个哑巴亏。如果跟着迁走,原本在建业盘根错节的斜桥世家,将会因为这一次背井离乡的北迁而进一步衰落下去。如果不肯迁徙,大楚的经济政治中心必定随着都城而转移,那时候就算他们盘踞在南方,也成不了什么气候。
当然了,军事政治形势固然是迁都的原因之一,但最主要的内因还是解决大楚陛下的私人问题。迁都西京不仅可以让王将军和他的家人团聚,更能方便楚昭一家团圆。
不论最后一点,有了前两点好处,就足以说服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