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自身价值(6 / 7)
卓,他虽然不如宝茹活跃,但他是一个十分有担当的男儿,只见着宝茹这样卖力,就足够激发他做得更多了。
两个人私底下商议,自然要兵分两路,宝茹在家监工,打理生产和销售,至于郑卓则忙碌在湖州的大街小巷。一个是与之前看好的几个铺子的主人商谈买卖的事情,各家给出的条件不一,有些死咬着不改,有些却还有的谈,郑卓要一家一家比对,找出最实惠的一个。
另外还有往城郊看地皮——也不一定是真的只能看地皮。买了地再建,时间上又要耽搁。最好是有的作坊本身经营不善就要倒了,这样的作坊售价不高,考虑到它的建筑并不是新的,所以应该比买地皮自建更加便宜,倒是更好的选择,只是这样的机会到底可遇不可求。
大作坊的事儿不提,铺面的事情紧急,郑卓也更加上心,自然也更早有了眉目。十来日跑下来,郑卓终于圈定了最后两家,一个是鼓楼南街靠近街底的一家,原来是个绒线铺子。门面两间,是个楼房,上下就是四间屋子,不过按着这时候楼上一般主人,下面经营的观念来看,只能按着两间门面的价钱算了。
这小楼后头倒是有一个不大不小的院子,只是没得屋子,真想在后头建个小作坊的话那就要再兴建了。这也耽搁时候,本来不应留到最后的,只是这一处实在合适,价钱最低,离家里也格外近。
另一个则是在天王庙街前头的天后娘娘大街——这也是因为有着一座天后宫而得名的街道,倒是和天王庙街有些相似。这儿还比鼓楼南街要稍稍热闹一些,只是价钱也高了许多。门面两间半,到底两层,后头才是住人的正房,正房前后都有小小院落。完全符合宝茹的设想,而且它离姚家是如此地近,仿佛是专门为宝茹准备的似的。不过,这样合适也对得起它的价钱就是了。
郑卓把这两处的情况都说与宝茹,道:“前一处好是好,但是你如今急等着用,就不算好了。而天后娘娘那一处,虽然价高一些,但还在合适范围内,所以倒是好些——你怎么说?既然是你的生意那就你决定罢。”
郑卓这些年出门做生意,也算是学到了很多。晓得做生意必定要有一个主事,若是不以一人为主,反而‘两头大’的话,这生意是做不成的——虽然俗话说‘一人计短,两人计长’,又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但是现实是真到做决定的时候还是只有一个人拿主意就够了。
若是换了其他人,或许还会因为宝茹女子的身份有所轻视,会自己占据主导地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