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婚姻嫁娶(7 / 7)
四抬这样的整!咱们这一片是湖州殷实人家居住,嫁妆也是中等的,都是二十四抬、三十二抬、四十八抬。”
说到这儿她又压低了些声音道:“说是四十八抬,但是除了巷子底唐家那样有限的几户,其他的四十八抬大多都是装样子的。一张桌子算一抬也就罢了,一对春凳也能算两抬。至于放置各样物品,都是散散地放着,如此这般才凑出四十八抬来——只是这样有什么用,等到晒嫁妆时难道谁不知?”
这个道理宝茹自然也是知道的,用‘抬’作为计量单位,顾名思义也知道里头可以做多少文章。
说完这个,小吉祥才回答宝茹的问题:“比咱们这一片再次一等的人家,自然又要短一层,十六抬、十二抬、甚至八抬——听说那些精穷的人家有是不算‘抬’的,或者一只箱子装下所有,或者就干脆挎着一个包袱出嫁。至于咱们如意姐姐这些嫁妆,能装二十多抬,凑不齐二十四抬,索性为了低调些,廖妈妈把杂物理了理,缩减到了十六抬。虽说没那么大的场面了,但是实惠还是不变的。”
宝茹听着小吉祥的话,只看着这些红通通、簇新新的嫁妆,这些东西包罗万象,最高水准是能包含一个女孩子嫁做人妇后所能用到的全部。既是女孩子对幸福的寄托,也是女孩子对可能的不幸的准备——有了这些,即使自己一个人也能好好生活了。
“月亮月亮照东窗。姚家姑娘好嫁妆,金皮柜、银皮箱、虎皮椅子象牙床。锭儿粉、棒儿香、棉花胭脂二百张......”
中午后白老大来接亲,这中间倒真是少了许多宝茹知道的流程——毕竟姚家并不是如意真正的家啊。白老大与姚员外姚太太拱手拜礼,然后就顺顺当当地接走了如意。
如意上了一顶红色小轿——离了姚家的地的那一瞬间,她就再也不是姚家的人了。宝茹一家上了马车,跟在后头,要去白老大新置的宅子吃喜酒。就听到外头有巷子里的小孩子唱起童谣。
只是如意的本姓却是‘谢’,并不是‘姚’呢。或者这些小孩子只是见新娘子是从姚宅里出来就这般唱了,宝茹随意地想着——只是这也不重要了,不管如意是姓姚还是姓谢,从今以后她都姓‘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