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3 / 7)
爷,总不会吃亏就是了。
比起身子骨,另有一件要紧的事,就是小玉麟的嗓子。
小玉麟讲话,声音是脆硬的,并不难听。但一开腔唱戏,就不对劲儿了,老是带着哑。这是倒嗓的缘故。只是他这个嗓子,众人拿不准是一时的,还是往后也这样了。
戏子一辈子有两个时段关乎能不能捧起饭碗:一个是少年时变声,谓之倒嗓;一个是中年时因为气力不足而声音变化,谓之塌中。这是逃不脱的两个坎儿。有些人不受影响,平平安安挺过去,照旧大放异彩;有些人就不行了。
小玉麟眼下没有左嗓子和滋花的种种毛病,但往后怎么样不好说。秦梅香的意思是先不要急,少用嗓子,多演做工戏。吴连瑞却不能赞同他。如今梨园不像从前那样行当间泾渭分明了。就拿旦行来说,原本青衣不唱花旦,花旦不学青衣。可如今的好角儿,都是几个身份兼挑的。就是秦梅香自己,青衣出身,身上也有花旦十分了得的跷功,演刀马旦也不在话下。叶小蝶更是如此了。从王乐瑶王老板那代起,就有这个趋势了。到了杨清菡那一代,这类几行兼融的旦角儿彻底成了个新行当,叫做花衫。
生行同样如此。武生与老生之间的界线也在日渐模糊。观众要求越来越高,唱念做打都好,比单有一样大放异彩,要吸引人得多。从来生行里以老生为首,所以武生要想出头,不能光是练身手,也要汲取老生的唱功。单有身手,只能做个不念不唱的翻扑武生,一辈子也没法离了龙套的圈儿。
这样师兄弟两个不免就起了争执。小玉麟瞧瞧这个,又望望那个,自己也没了主意。最后还是秦老板心细:“你开腔唱戏时,嗓子难受不难受。”
小玉麟老实的点头:“有点儿不舒服,可是还能忍。”
有了这个话,秦梅香灵机一动。他把小玉麟领到洋人的医院去,让大夫给他看喉咙。说是声带有充血,确实是变声期还没过完。这样心里就有底了,又去找一个过去在宫廷里专给伶人歌姬瞧病的老太医问病。老人家望闻问切,最后很诚恳道:“您甭瞎操心,什么乱七八糟的药都不必吃。睡好吃好,少用嗓子。少则两三个月,多则半年,包他嗓子亮堂。”又开了个食疗的方子,无非就是些养阴润嗓的吃食,和秦梅香常吃的东西差不多。这样一来,大家心里都有了底。
吴连瑞一心想让小玉麟传他衣钵,不肯因为他要歇嗓子就把人放过。于是照旧每天练功,学许多长靠武生的做工,寄望他将来能有所成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