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教习(10 / 10)
江浙省的一叠卷宗里找出了这个叫杜若轻的姑娘。又经过一番沉思,大云首辅姚阁老还是没把这杜姑娘的碟文抽出来。
身为内阁首辅,他实在不该把手伸进皇上的后宫,即便他不是往里塞人而是往外撤人,此举若是被有心人知道将是致命的把柄,所以姚阁老还是忍住了。
可是姚雀华的事儿又不能不办。这个杜若轻天生丽质,被选中的可能性极大。若将来这位杜姑娘带着姚雀华入宫的话,岂不是大大的麻烦?
姚阁老的心思千回百转,之后终于狠下心来给姚燕语写了一封信,命人快马加鞭送往江宁。
同时,想利用皇上这次选妃做文章的大有人在。
后宫历来就是世族大家的必争之地,奈何年轻的景隆帝已经看到了此事的弊端,一定要在平民百姓甚至微贱的工坊商户里选妃嫔,这让帝都的各大家族着实气愤。
堂堂大云朝的皇上要人那些工坊商户之家做国旗,让那些贱民的女儿生的孩子主宰大云江山,这如何使得?!最关键的是,没有人在后宫打探皇上的消息,他们这些做臣子的又该如何自处?难道要去跟那些阉奴去套近乎吗?
于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各家开始花大力气寻找能够维护自己家族利益进宫的姑娘。
别家不说,单说安国公府看上的就是负责贡茶明前龙井的杜家。
安国公的儿媳妇娘家在杭州,因为机缘巧合她曾经见过杜若轻,当张世子一提及此事的时候,她立刻想起了这个杏花烟雨一样的姑娘,当即便打了包票,说自己推荐一人,必能入得了皇上的眼。
所以,杜若轻的碟文能够呈送进宗政府绝非是因为各省层层筛选,而是因为安国公府暗中运作的结果。
当日圣旨一下,那些有适龄女儿的人家十有*都急着嫁女儿,像杜雨明这样的人不想让女儿进宫自然有的是办法。皇上又不知道杭州有个倾国倾城的杜若轻。
所以,姚远之当时幸好多了个心眼儿,没办杜若轻的碟文给撤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