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7 / 12)
,震撼而感叹:“我实在难以想象,几年后,这道峡谷的上方,就在我们的脚下,将会架起一座长达几千米的大桥,连接两岸!这样看来,我们干桥梁的还真的挺了不起的!我以前选这个专业,选的没错啊!”
他稍显稚嫩的感叹,引来现场一片笑声。
秦总也挺喜欢热情有干劲的年轻人,笑道:“小陈,可以这么说,现代桥梁在土木工程领域是最复杂的一门学科。建造高楼大厦,是纵向受力,而桥梁是横的,跨越悬空,承载的重量是变化的,要考虑的因素更复杂。所以说,力学在桥梁建造里,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我的老师沈老以前就常强调,做设计的,一定要学好力学,这是基础。”
陈松楠点头,又恭敬地问:“秦总,院里的人都称您大师,您还有没有别的什么宝贵经验或者教诲?”
秦总笑着摇头:“我算什么大师!说起大师,沈老才是真正的大师。再复杂的图纸,只要有错,他看一眼立刻就能指出。小陈你问教诲,我就把沈老从前对我的教诲转给你。沈老对工作非常严格,送过去的文件图纸,不允许上面有一个错字,甚至一个标点,都必须正确。为什么?因为严谨就是我们工程师的名片。实验室里,科学家可以失败,但我们工程师不容许任何的错误,再细微的错误,也可能导致最严重的后果。你记住,敬畏生命,恪守本职,我们造桥,安全是绝对不能有任何试探的唯一底线。”
秦总说完,不止陈松楠神色郑重地表示自己记住了,赵南箫也是肃然。
“好了,都工作吧!”秦总说。
这座大桥要求双向四车道,时速八十公里,设计使用年限一百年,抗风按照百年一遇的最大风速标准来设计,抗震要求不低于七度,可谓百年工程,因为地形和岩土的关系,最后选址落在这里,一侧直接从半山穿过,要打隧道。前期的环境评估、地形横纵断面、水文、岩土等等都已做过勘测,这次再次组织人员进行实地勘测,主要目的是论证修改后的桥梁设计在原桥址上的合理性,以及确定细部尺寸、施工方法、调整预算等内容。
工程师们带着技术人员各自散开投入工作。有测量的,有打开笔记本查阅卫星资料的,忙忙碌碌。
徐恕站在一边,看着赵南箫和秦总在讨论着什么。从他的角度看去,能清楚地看到她的侧颜。
她低着头,视线落在手中捧着的笔记本上,一根手指在上面划动,风吹乱她的短发,她却目光专注,丝毫没有分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