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部分(2 / 7)
良策?”
董博文跪了下来,从袖中取出两册书籍:“依卑职之见,此乃我国不曾致力推广农家学之故。宋国重农,是以农业发达,民生富裕。其专门设有《田律》《仓律》二律,责令地方官员,尽地力之教。臣私以为我大晋也可择而取之。”
夏菲接过书册转递程千叶面前。
程千叶一页页的翻开,细细阅览。
董博文观察了一下程千叶的表情,不见有丝毫不悦之色,方才在心中松了一口气。
这两册书他放在袖中了好几日,一直不敢随奏折一起呈递上去。
他担心在这晋宋两国交战之时,呈递了宋国的法律让主公参考借鉴,会引起主公的不悦。
但现在看起来,主公胸怀似海,倒无不悦之意。
程千叶翻阅着宋国的这两本关于农业的律法,发现里面十分详尽的提出了管理农林业的政策。
细致的提到了每亩田地播种种子的数量,不同节气对应需要进行的农事,详细介绍了各种先进的栽培技术,形成了一整套系统的农家之学。
她在心中感慨,难怪宋国民生如此富庶,确实是在农业管理方面有他的独到之处。
“所以董卿的所奏之《农本论》是希望我们晋国推行以农业为本的国策?”
董博文再度犹豫了一下,事实上在他的思想中,晋国此时的首要之事,应该先发展农业,修养生息,再行扩张。
并不适宜这般频繁作战。
但现在战场之上形势一片大好,他又原是宋国人,新近才来到主公身边,无论如何,他也不敢将此话说出口。
他只能说:“臣以为如今天下纷乱,流民四起。如果百姓能够专注农事,稳定的增加人口。不但能让国家财富迅速增加,更是能在对外作战时候有效的征集兵力,对内有利于国家的安定。”
程千叶点点头:“是谓民乐农则乐战,朴则安居而恶出。”
不同类型的人才,看问题的角度也不同,都能带来有利于国家的政见。
她看得出来这个董博文还有不少未尽之言,但此人刚刚入朝为官,君臣之间还没有足够的默契和信赖,程千叶觉得也不必急于一时。
董博文退出后。
程千叶想起一事,对身边的夏菲道:“最近你抽些时间,帮我留意一下魏厮布,赵籍考那一些人。”
夏菲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