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2 / 4)
和他攀谈着,几个人到了小区里的一家咖啡店。
熊小时买好咖啡回来,方老师已经把问题问得差不多了,但看起来没有太大的收获。
方政接过咖啡,示意熊小时也问一问。于是她从包里拿出了一小沓照片,一张一张铺在了桌子上。
这是她上网搜到的几个男人的侧脸照片。
她通过软件用帽子和口罩的图案把他们的脸部分遮住,并在他们的眉尾加了一颗痣,还原出证人遇到嫌疑人时真实看到的样子。
当然,痣的位置都不完全相同,有的高,有的低,有的靠内偏向眉心,有的靠外偏向眉尾,但打眼看上去,实在很难分辨。
证人也在很长时间的辨认后,推开了照片。
“这些照片都太像了,你不给我真人照,我实在认不出来。而且,过去的时间太久。我去刑侦总局指认的那天,记得很清楚,所以一下就认出来了。”
“可是,您当时见到的,不就是这样的侧脸吗?”熊小时语气轻柔地试探着问,“我看过您的证词了,您说那个人当时是戴着这样的帽子和口罩的。如果从这些和当时差不多装扮的照片中您找不出嫌疑人,那您到底是靠什么认出他的呢?只是因为眉毛上有一颗痣吗?”
证人喝了几口咖啡,眉毛拧了起来。
他思考了一会儿,迟疑道:“但是后来探员也说了,他们在案发现场发现了他的头发。”
熊小时:“这和您的证词是两回事。您要说的一定是您亲眼看到的情况,不能根据刑侦局方面的话先入为主地做判断。”
证人开始动摇。
他重新仔细地看着那些照片,但直到最后离开,都没能找出孙茂远。
这其实是个好消息,但方政还是忧心忡忡。
“你给他看的那些照片,都不是真人的照片,那些痣,是后来做上去的。”
他告诉熊小时:“你这样,只能说明他对照片的指认也许不够严谨,但不能说明证人的证词有任何问题。他在案发的第一时间就说看到了一个眉尾有痣、身高175左右的瘦削男人从楼下经过,那个男人的身上有血,血蹭到了他的衣服上,且经过化验,血就是被害人的。而他说出那番话的时候,是在刑侦局检测出毛发的dna属于茂远以前。所以,证词并不存在先入为主。”
熊小时:“眉尾有痣、身高175、偏瘦,这三个特征也许没错。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