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3 / 5)
为了它打的头破血流,许多考生家长听到本市新华书店进了《代数(1)》这本书,前一天晚上不睡觉连夜跑去排队购买。
或者在魔都有亲戚的,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也能利用上,千辛万苦要来人家的地址,写信恳求他们帮忙买一本《代数》邮寄回来。
范晴雪轻叹一口气,眼神中带上了丝丝缅怀的倦意。
好怀念现代的书店和图书馆,好怀念发达的互联网啊。
无奈地走出新华书店,意兴阑珊地沿着热辣辣的主街回家。
转弯拐过两条小胡同,突然,范晴雪发现有一个推着自行车载着一筐东西的中年汉子,边拿起搭在脖子上的毛巾擦汗边左右四顾,发现没人注意,一闪身迅速消失在一颗大柳树后面。
不久,一个蒙着纱巾的矮个妇女,挎着一个盖着灰布的竹篮,谨慎地向四周查探一番,下一刻同样消失在大柳树后。
范晴雪眼睛一亮。
刚才她所在的位置正好是那两人视线的死角,所以他们才没发现她。
看到他们行为多少有点鬼鬼祟祟的,她猛然意识到,他们去的地方估计是传说中的“黑市”。
七六年市场仍未开放,不允许私下做生意,但城镇物资匮乏,“黑市”早在计划经济初期就应运而生。
“倒爷”即使冒着被抓去游街和押去农场改造的风险,为了利益和生存也不得不继续。
七十年代中后期,抓捕“倒爷”的纠察队放宽政策,经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倒爷”不被举报,他们就假装没看到,民不举官不究。
毕竟国营百货的东西有限,他们自己的家人、亲戚也会跑到黑市上买东西,如果把“倒爷”都抓起来,估计他们自己也得饿死,互相理解一下嘛。
私下买东西和卖东西的同罪,万一哪天抓到自家亲戚朋友正在黑市上买东西,可要得罪不少人。
范晴雪到一个无人的角落,从空间取出一顶带防晒面纱的遮阳帽戴上,只露出一双杏儿眼,迈步跟着进入大柳树后面。
她的防晒帽是藏蓝色的,材质普通,放在当下用一点也不突兀。
此时大约下午三点半多一些,空气燥热,大柳树后的一条狭长小巷里仅有或坐或站的五六个人,包括推自行车的中年汉子和挎着竹篮的矮个妇女,正无聊地摇着蒲扇或打着哈欠。
几人见穿着不错,一看家庭条件就好的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