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 喜种新农作物少年亲事定(3 / 8)
老天开眼怜悯他,让他有了后人。
夫妻二人从郡公府回到云府,更是恩爱。
长安武堂在这期间运转良好。
云义黎是武考的主考官,无形中又给长安武堂带来了极好的名声。
有许多外地的武进士特意到武堂参观,见到武堂非常正规,丝毫不比官办的书院差,纷纷想把家里的子侄送来读书,还有的武进士想留下来当先生。
这时长安的达官贵人又后悔了,想把子孙送进长安武堂。
武堂的众位先生口径一致,“武堂每年招生一次,今年已经结束,请众位明年正月到武堂大门前看招生公示。”
云义黎邀请海族包括海华在内的几位老军官到长安武堂讲南地的战争,又请徐磊讲北地边防的战争,给武堂的学生心灵种下爱国护民的种子。
云立飞在武堂学了三个月之后,向云义黎提出去衙门当捕快。
“你为何要当捕快?”
“我别无所长,就是跑的比别人快,我看衙门里的捕快抓贼要能跑,就决定当捕快。”
“捕快是个很危险的差事,可不是光能跑就能胜任。”
“大哥,我跟着您学了几年的武功,长安县的捕头身手都不如我好。”
“那是长安县,不是长安城。长安城的凶犯可不是你能抓得了。”
“我今年已经十六岁,民间像我这么大的人早就立业了。我不想再这样无所事事的呆下去,我要去找差事做。”
“家族人丁少,我若是同意你当捕快,你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我如何向列祖列宗交待。”云义黎坚决不同意。
云立飞就去求徐淼淼,“大嫂,大哥不同意,您能不能帮我劝劝他?”
徐淼淼缓缓道:“你大哥一身本领,那年去了北地边防,所见到的武将无不劝他进军队打匈奴立军功封爵,可是他是云族的族长,不但担负着寻找族人的重任,还要重振家族。他没有留在边防,而是返回长安,继续在长安书院受气。”
云义黎为了云族牺牲了自己的前程,这是长安官员人人皆知的事情。
人活着不是光为自己。特别是云族的子弟,现在的任务是平安康健的活着,慢慢的提高素质增加人口。
云立飞嘴唇微张,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你想做差事不是不可以,但是不能当随时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