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2 / 6)
要不是他们的据点实在隐蔽,实力不明,皇帝估计早就不会等上三年了,也用不着美人计了。不过事实证明,皇帝的美人计确实挺成功的。
楚歌认为,皇帝的美人计之所以成功,是因为郑珣一出生就以为他是陈朝子民,在没有中榜之前,他在国子监认真读书,心里想的就是要报效朝廷。结果等他中了探花,有人告诉他当今皇帝和你有血海深仇,我们特意找到你就是为了帮你匡复大燕,替你报仇的。这个时候郑珣已经被洗脑了那么多年,对大燕根本没有感情,再加上皇帝把博姬公主嫁给他,就是笃定郑珣不会蠢到去相信燕朝余孽会真心帮他复陈,他们不过是想借郑珣的名号而已。
所以当他们发现郑珣娶了博姬公主后,博姬公主自然而然的就成为了他们的眼中钉,成为挑拨他们和郑珣关系的导火线了。
现在皇帝大概觉得时机成熟了,所以要收回郑珣在源州的军政大权,而把他留在京城用翰林院来圈养着他。
面对皇帝刚才所说的话,郑珣欣然接受:“儿臣权听父皇的安排,只是儿臣忽然想到一事,想跟父皇禀报。”郑珣心知肚明,皇帝想先解决燕朝余孽,再解决他,皇帝不过是想在歌儿面前挽回一点情面,但他让自己陷入被动的局面。
前世他是不得已和他们联合起来反陈,后来又花了很大力气剿灭了他们,建立了大楚。
皇帝对楚歌道:“你带上览儿月儿先去看看太后再去看皇后,朕和驸马单独说一些话。”
楚歌便带着儿女去往长乐宫,半路上遇到了齐王妃上官嫣然,她算得上是一位娇小玲珑的美人,瓜子脸,杏眼,远山眉,笑容纯静美好,令人观之可亲,跟书生气息浓厚的齐王确实是一对金童玉女。楚歌对上官嫣然的印象很好,联想到昨晚发生的事情,她倒是觉得上官嫣然不会做出那等冒失之事。
“真巧,没想到会在宫里碰到公主,公主也是去长乐宫吗?”上官嫣然说话的声音让人听着非常舒服。
“是呢,既然我们都要去看太后,不如一块儿去,弟妹是单独进宫的?”楚歌见跟着上官嫣然的只有一个丫鬟,不禁问道。
“我是和王爷一块儿进宫的,刚才从皇后那儿出来,赵王在和王爷说话,就叫我先去太后那边看看。”上官嫣然仔细打量着楚歌,她今日穿得很素雅,鬓角斜插一支步摇,额间垂下一颗圆润的珍珠般大小的红玛瑙,除此以外再无其他装饰,却干净得好似皑皑白雪中盛放的一朵梅,圣洁无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