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回两个字:驳回(5 / 5)
困难之时不得已的自救之举,但也是引得议论纷纷,临淄的书舍里学子里争论了好几日,赞成感慨者有之,反对嘲笑者有之,众说纷纭。
董慈自然是前者,卖官卖爵这等事,听起来不好听,也容易造成贪腐之事,但国家危难之时十分好用,赵政可谓是开创了卖官卖爵的先河,以后效仿此举的君王朝臣多不甚数,只是毕竟拾人牙慧,不足为提。
赵政最近送来的信里字越来越短了,丝帛上赵政的字磅礴大气,刚硬沉稳,内容却流氓得很。
不过这么几年她已经习惯了,麻木了。
信上面就一行字:‘寡人时时刻刻都想要你,已经足够能表达寡人对你的思念之情了,你到底什么时候回来?’
董慈本是打算前几日便回去一趟的,只是秦国关中大旱,汉江涝灾,秦楚都受其害,学宫里忙着筹集粮资,她也闲不下来,一来她为了扩大书舍的影响力,必须要出人出物出力,二来郑国渠还在修建之中,出了这等事,若当真放百姓们饿着肚子,定是要天怒人怨了,虽说她这点钱粮也是杯水车薪,但能尽一点绵薄之力便尽一点罢。
董慈现在也算是个地道的小富婆,除了行医赚得的钱,还有兰陵美酒给她赚下的万贯家财,书舍走向正轨以后,来听她讲学的学子们也不乐意免费听了,出手阔绰动辄百金的情况也不是没有,总之,等她去找董毅清点家财的时候,当真是被吓了一大跳。
稷下的学宫毕竟是齐国的,东方六国对秦皆有偏见,董慈犹豫再三,便把钱粮都捐在了墨家门下,墨家讲究天下平等无差别,赈灾粮送一份给楚国,毕竟也会送一份与秦国。
董慈提笔回信道,“阿政,听说百姓纳粟千石,拜爵一级。那我出五千石,把我奴隶的身份往上提一提,怎么样?”
董慈能想象得到赵政的表情,定然是黑臭着脸,回给她两个字了:驳回。
董慈一边把信装起来,一边想,等忙完这阵子,还是抽空回去一趟罢。
她过完了十四岁,照这时候的规矩,年后都该及笄了。
作者有话要说: 抱歉耽搁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