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6 / 7)
情进行谏议,还可以举荐人才。
张彦瑾记得白居易曾经还高度赞扬过这个官职,说是谏议拾遗和谏议补阙这两种官职让朝廷得失无不察,天下利病无不言,乃是国朝拾遗之本。
可张彦瑾此时却不这么想,这个官职是好,可要是处于这个官职上面的人出了问题,那么这个官职的职能就变成了杀人的利器。
身为大夫的刘岩时和他不和这是他早就知道的,难道说这一次是刘岩时让黄右泽这么做的?可他转念一想,又觉得不像是那么回事。
刘岩时虽然对他十分厌恶,可刘岩时平日里行事极其有他自己的原则,从来不拉帮结派,若是他看自己有什么问题,恐怕早就一针见血的向皇上上奏了,绝不可能绕弯子让自己的手下黄右泽去上奏,这是他作为文人一向所不齿的。
再者还有另外一重原因,那就是李郢的父亲李廉也是谏议大夫,李廉一向对朝廷忠心耿耿,直言不讳,属于一代名臣,后来历史上对谏议大夫这个官职如此看重,评价如此之高也得益于李廉的成就。
张彦瑾在中州的这一段时间里,李郢和他,还有陈溯一直有书信往来,要是真的是刘岩时要让黄右泽弹劾他,李郢必定会在书信当中提醒他。d
李郢只在书信中告诉他朝廷流言纷纷,让他注意一下,却只字未提黄右泽的事情,如此看来,李廉和刘岩时恐怕都被瞒住了。
皇上的态度是什么他现在还摸不准,因为补阙和拾遗有权利指出官员的错误,并且在朝廷上议论,一旦支持的官员多了,这件事就要重新做决定。
这也是为何朝廷有重大的事情商议,必定要让谏官入内的原因。只有谏议大夫这些官员没有任何异议,旨意才能顺利地颁布下去。
张彦瑾回到长安的第一天,李郢便来到了宁国公府邸。
两人见面便去了宁国公府邸的凉亭之中,此时已经是傍晚,白天的燥热和蝉鸣的喧闹都已经散去,只留下徐徐的凉风和荷花的香气。
李郢喝了一口凉茶,放下茶杯,径直道:“二郎,长安城流言纷纷,朝廷中也大多都是对你不利的言论,你明天打算怎么办?”
“从容应对,坚持己见。”张彦瑾并不打算隐瞒李郢。
李郢和陈溯性格不同,又或许是他的父亲和陈溯的父亲不同,他的父亲李廉是谏议大夫,参与朝廷政史,故而他在谋略方面十分擅长,不像陈德让在经济计算方面十分擅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