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筑前路(4 / 6)
未登基,万万不可亲征哪!”
“两位相公怕什么?”
“主父及先帝相继走了,太女亦不在了,朝中正需要殿下稳定局面,禁不起动荡。为殿下安危及朝局稳定考量,殿下此时哪里都不宜去!”兵部尚书如是答道。
李淳一却问:“登基大典距今还有多久?”
户部尚书答:“就这个月。”
“那再往后推一个月,望尚书省筹备得更细致些。”她好像没有要商量的意思,就已经做了决定。
兵部尚书还要反驳,宗国公却突然一阵猛咳,将他的话打断了。兵部尚书抬头看过去,却见宗国公缓过气来道:“倘只是殿下不在京城,朝堂就乱了,那这朝堂里的人哪里还有忠心与能耐可言?岂不都是没用的草包了?”
宗国公开这个口,一是提醒他们这里仍有老臣坐镇;二是叫他们恪尽职守稳住后方。
这时李淳一又同内侍道:“贺兰先生在回来的路上了吗?”
“回殿下,按原定的日子算,谏议大夫昨日应从山东出发,脚程快些,十日内也该抵京了。”
贺兰钦要回来,意味着可以稳住朝堂里的那些江左士族。这样看来,的确也没什么乱子可出,两位尚书虽还是无法理解李淳一亲自出征的必要性,但心定了些,便也不再出声反对。
这时外边的太阳彻底不见了踪迹,殿内外都阴沉了许多。夏季的雨来得蛮不讲理,说落就落,很快就浇湿了宫城,也淋到了城外驿道上。
马车顶着暴雨前行,元信收起擦得光亮的匕首,好整以暇地看着无法动弹的宗亭:“原先关陇便不赞成你与她的婚事,担心你会将关陇的控制权拱手相让,加上现在她大张旗鼓地削减、改制山东军,关陇面对气势汹汹而来的朝廷西征军会作何想?关陇、山东军虽各踞一方,但性质却是一样,都能旅拒朝命、制衡中央。山东军没了,关陇就是下一个山东,这时候朝廷率军发往西北,他们岂能不多疑紧张?”
元信很满意给李淳一设的套,且等着她往下跳。他甚至摆出一副好心态的模样来,说道:“哪怕我算计不到她,我还可以拖着你一起死。”
宗亭大约是听他讲得烦了,可又无法开口,遂十分反常地翻了个有失风度的白眼。
元信一怒之下起身重新捆住袋口,唤来小厮:“将他关到后边去!”
小厮连忙照做,冒着大雨又是停车又是抬箱,末了瞧见一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