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种田养家(3 / 4)
概能收六百斤水稻,十亩地就是六千斤。
这六千斤水稻并不全是他们自己的,还要上交百分之三十的农业.税,只不过这时期不叫农业.税,有个好听的名字,叫支援国家建设。
姚祺年以前听说过农业.税,却不知道要交这么多,眼看自己辛辛苦苦打下来的稻谷被公社粮站无条件征收走一千八百斤,姚祺年头一次体会到什么叫肉痛。
一千八百斤啊!
他娘的!
姚四海比他更肉痛,但没办法,必须交,不交剩下的粮食就没办法卖给粮站。
眼下秋忙刚过,公社粮站用人山人海来形容也不为过,拖拉机、小四轮、牛车马车,加上庄稼汉,把粮站挤得水泄不通。
父子两来得算早,可别人来得比他更早,只能排在队伍后头,姚四海见儿子坐不住,从口袋里摸出皱巴巴的两毛钱,递给儿子:“去街上吃点饭。”
为了赶早,父子两没顾上吃饭,姚四海舍不得自己吃,但舍不得饿着儿子。
对于没见过世面的姚四海来说,公社已经算是大地方,难得来一次,自然要吃点好的。
“我不饿。”姚祺年没接钱,一张俊脸无端热起来,这种感觉比他亲老爹拿三个亿砸他还要羞耻。
“拿着,去买两根油条,我也吃根。”约莫是看出了儿子的不好意思,姚四海拐了个弯子说。
姚祺年想想,还是接了,跳下牛车去街上买早饭。
在姚祺年看来,所谓的公社,其实就是乡镇,经济条件确实要好点,起码放眼望去有几处平房,还有集市,这会儿天才刚放亮,只有零星几个摊位卖蔬菜。
街头有个炸油条的摊位,三分钱一根油条,一分钱一碗豆浆。
姚祺年自己先吃了两根油条,喝一碗豆浆,又给姚四海带了份,加起来才一毛四分钱。
怀揣着剩下的六分钱,姚祺年忍不住咂舌,现在的钱也太耐花了点!
很快姚祺年就知道钱为什么耐花了,因为他们卖给粮站的稻谷才八分钱一斤。
还是打着支援国家建设的旗号。
刨除上交的一千八百斤农业.税,还剩四千两百斤,姚家一家六口,每人每天至少要消耗掉五两稻谷,六口人就是三斤,一年大约是一千一百斤,为了防止来年收成不好,姚四海又多留了四百斤稻谷以防万一。
就这样,他们实际能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