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府案首(4 / 7)
的,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其他人笑起来,“老李头文绉绉的,还学会用成语了,要不你也努力努力,考个老童生回来! ”
玩笑过后,董里正接着开口,“圣上心系百姓,政令清明,学子赶上了好时机,能够入学读书,识字明理,咱们更要好好珍惜这个机会。我有一个建议,大家听听可不可行?”
“里正您说,我们听着呢!”
“村里的学生之所以比不过镇上的学子,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启蒙晚,镇上的孩子三四岁已读书识字。而村里的学子,大人大字不识一个,加上路途遥远,一拖再拖,到了**岁才入学读书,差距自然越来越大。我想着,办一个村学,正式读书之前,把孩子送到村学,既有了学习的地方,大人们也少了点麻烦。”
他早就有这个想法,只不过之前即便说出来也难以实行,办村学,肯定要有夫子,有夫子,就要家家户户拿出粮食和钱财,总不能让人家白做工。
但是月水村民靠种地谋生,每家每户负担都重,没有多少闲钱,难以成事。所幸顾驰考了第一名,他以此为借口,挑在这个时机提出这件事。
大家伙你看我一眼,我看你一眼,办村学,有这个必要吗?
读书也不是人人都能考上童生秀才的,不值当花费太多心思。八岁送孩子去到书院,还是因为朝廷的规定,加之花不了几个铜板,大家伙才同意,不然大部分村民都不乐意,识字不识字都这样过了,人活在世,要求那么多干嘛,填饱肚子就行了。
眼看着他们不吭声,董里正叹口。
“大家的困难我都知道,可是咱们是个老农民,难不成还想让孩子们以后也当个庄稼人?整日风吹日晒,有个天灾**的饿着肚子,有了冤屈也只能咽在肚子里。”
听到这一番话,一直不以为意的众人,脸上表情有了松动,有条件的话谁愿意种地?大鱼大肉、高枕无忧,这多享福啊!
董里正趁热打铁,“不求一定要读多少书,最起码出去买个东西、立个字据不被人骗,当个账房、做个里正也有可能。想当初选举里正时,多少人比我有经验,可最后是我得到了这个机会,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我识字。”
顾父因着小时读过几年书,自然知道识字明理才是真正的财富,对董里正的这个建议很是肯定,“里正说的对,咱们大家伙这辈子就这样了,可孩子还年轻,通过读书,走出月水村这个小小的天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