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教导(2 / 4)
看着婉儿洗过了脸,收拾整齐坐到饭桌前,于氏就笑着说:“鸡蛋总放在你被窝里怎么能行?赶紧拿出来几个让你二姐蒸了蛋羹给你补一补吧。”
宁婉张了张嘴,嗓子不像昨天一样又痛又热了,但是还是沙哑着,就笑着摇了摇头,拿被子将那鸡蛋篮子盖上,就是不肯拿出一个来。
这时候,爹挑了水从外面进来,娘起身到厨房端了早饭,又特别将一碗面条放在宁婉眼前,“昨天晚上专门给你做的,可是你睡着了怎么也叫不醒,现在赶紧吃了吧。”
宁清这时也放下针钱坐了过来,撇嘴道:“我想尝一口爹娘都不让呢!”
三家村种得最多的粮食是高粱,因为它对田地的要求不高,产量却多,每亩地能产三百多斤,也正是村里各家的主食。另外还有些大黄米、黄豆、红小豆等,因为产量少,一亩只能产几十斤到一百多斤,各家都只少种一些,自己吃用而已。
因这里不种水稻和小麦,大米和白面就是极少见和贵重的东西。特别是大米,本地不产,都是自南方运来的,又是小麦价格的二倍,如果没有先前的梦,宁婉到此时还没有见过呢。
但是白面,家里还是有一些的,过年包饺子总要用,有时蒸馒头也掺到高粱米面里些。要知道高粱米磨的面几乎没有粘性,只能勉强做成粗得划嗓子的窝窝。
宁家大房因为地多,日子在三家村算过得宽松的,虽然日子过得俭省舍不得买白面,但是大姑每年都会送些过来,虽然要给二房三房大半,但过年包过几顿饺子后还会余下。这之后一般轻易不拿出来,多是招待客人时用。此次宁婉伤了,于氏和了面给她擀了碗面条,但也只有她一个人的份,宁清瞧着自然眼馋。
现在的面条就是放了一夜又热过的,面虽然已经粘在一处了,但上面漂着一层油花,汤中还有两块鸡肉,这是家里能做出来的最好的饭食了。
宁婉端起瓷碗,却立即收到了炕柜上面,再拿起娘的针线笸箩倒扣在上面,将碗遮得严严的。
“婉儿,你这是做什么?”
大家的声音还没落,拴儿就跑了进来,“我要吃鸡蛋!”
于氏瞧了一眼女儿,也舍不得将那碗面条的事说出来,就笑着哄道:“拴儿,家里没有*蛋,二伯娘给你拿一个豆包吧,”说着拿起一个豆包在碗里蘸了红糖递给拴儿。
这豆包是用大黄米磨的黄米面做的,里面放了煮熟的红小豆,三家村各家过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