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被迫当了高考移民(3 / 5)
古明方面的政策不容易再发生反复了。
我也不纯粹是来做善事的,我只希望,有朝一日这种私立博物馆能过审的话,能挂我个人的名字命名,让历史记住我对化的贡献。”
顾骜默然,经此一事,他对山下义久的名声痴狂度,也算有了深刻认识。
这人对名誉的执着,不亚于海瑞。有了钱之后,想留个美第家族那样的美名。
“我会帮你留意的,后会有期吧。”
顾骜礼貌地告别,跟姐姐随车回了省城。
……
因为顾敏出的事儿,她自然是不可能再回乡下插队当知青了。
不过顾家必须出一个知青的指标,是不会变的。面唯一的松动,无非是允许稍微留几个月空档期,等下个月顾骜正式毕业后,再由他下乡顶替。
不过,老爹顾镛在单位里问了秦厂长,以及负责安排相关工作的同事,又带回了一个不太乐观的消息。
他是在当晚一家人吃晚饭的时候说的:
“你们搞出那么大动静,会稽是别想去了。连钱塘本市的几个农场,都各种跟厂里说没指标,不想收你呢锋芒太过,被人忌讳了。”
顾敏默然,拍了拍弟弟的肩膀:“这事儿都是姐害了你。你要不是为了帮我,闹出这么大动静,也不至于被人这样嫌弃。”
毕竟,一个还没插队的知青,把一个茶场的枢机弄得父子枪毙、断子绝孙,这事儿影响太震撼了。
本地的公社/农场枢机们,那都是一个圈子里的,肯定消息灵通,多多少少要忌惮,犯众怒。
不过,顾骜却很贴心,反过来安慰姐姐:“没事儿,你当初还开玩笑,说我去了临安,得进大山吃毛竹了。既然附近都不容我,我不如索性跑远点儿,去湖州,或者出省都行。”
老爹还以为顾骜是不识民间疾苦,训斥道:“你以为远门那么好出的?超过50公里的地方,你可别指望你姐有体力骑车给你送肉!你指着每月24斤口粮过活吧!别的什么补贴都没了。”
一直到80年代,国内普通人家都是没有电话的,农村里的公社、生产队也没法拍电报。所以插队的人离家100公里以,基本绝了音讯。
“爸,放心,没我解决不了的事儿。”顾骜眼珠子一转,也被眼下的困境逼出了潜力。
既然非得远走高飞了,不如放开思想,把坏事转换成好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