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后来(3)(5 / 12)
耳机,蔡妍的《一个人》流淌出来,曲调哀愁婉转。她想起曾经跳过蔡妍的《两个人》。多年过去,从两个人到一个人,从热烈到哀伤,歌手她又经历了什么呢?
一行人到了银川,坐大巴转到吴忠市,小巴转到xx县xx乡,再坐拖拉机去xx村。一路全是黄土高坡,天高地阔,绿色的青稞和金黄的麦子点缀山坡。
到了支教村,手机信号彻底断了。除了学校和村支部两排瓦房,整个村村民都住在窑洞里,生活穷困。孩子们各个都黑黢黢脏兮兮的。
学校里三间烂教室,两间办公室,角落一个茅坑,臭气熏天。所谓操场也不过是一个黄土坡。
支教队来之前,村支书已在各家做过动员,开学第一天就有八十多个学生来了。最小的四岁,最大的十五岁。江喆作为支教队队长,把孩子们分成六个年级。
苏起发现他们从没上过英语和音乐课,便当起了英语和音乐老师,教他们唱《捉泥鳅》《粉刷匠》。
第二天,村长女儿来说,孩子们放学排队回家,黄土高坡上到处回荡着稚嫩的歌声:“哎呀我的小鼻子,变呀变了样!”
苏起很开心,满满的成就感。她每天除了写教案,就是陪着孩子们在操场上玩,教他们唱歌跳舞。
那天江喆走出办公室,看见她在烈日下教小孩跳“小燕子,穿花衣……”很简单的舞蹈动作,被她跳得一伸手一抬腿都格外美妙。
他站在屋檐下看了很久,直到散场,苏起走过来,他笑:“你是不是没带防晒霜?”
苏起宿舍的人都不化妆,也没防晒的概念,摸摸脸:“晒黑了?”
岂止是晒黑,都脱皮了。江喆好笑:“你知道西北紫外线多强吗?”
苏起嗷一声:“完蛋了。”下一秒,“没事,我是南方人,回家一趟就能白回来。”
正说着,一个小孩子跑过来,递给她一个甜瓜:“苏老师,送给你的。”
苏起受宠若惊:“谢谢。”
那小孩羞涩地跑掉了。
江喆咂舌:“呵。这礼物贵重了。”
黄土高坡这贫瘠村落里,水果是稀缺之物。苏起以前总收到小孩塞的礼物,小花儿,糖果,方便面调料包,小青皮橘子,是第一次收到甜瓜。
她回办公室:“我要拍照留念!”
江喆跟进去,她桌上堆满孩子们送的折纸,她低头捣鼓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