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1 / 8)
路清萍离开顾家后,在去作电车前,随手将从顾家带走的香烟盒架和装报纸的布袋送给了一位头大身子小的瘦弱报童,换来了对方一连串的感谢。东西都还是全新的,就算自己不用,折旧卖出去,至少也能换个块八角的。虽然路清萍不把这点钱放在眼里,但是对于小小年纪就在街上讨生活的报童来说,这可是一笔不算小的收入。
带着报童的感谢,路清萍去布店买了不少布料,又买了不少裁剪用品,然后坐上电车,向上海浦东走去。因为不想被顾家人找到,路清萍给自己租的房子并没有在市区里,而是把目光放到了郊区。考虑到经济性和生活的便利性,最终她选择了把房子租在了外高桥,所谓的外高桥是高桥镇外围的农村地区。
高桥镇从南宋时代就已经存在,虽然位于上海浦东,但是很是繁华,有直接从市区通向这里公车,还有渡口。建有海滨浴场、电厂、布厂、织厂、染坊、盐场、……商业渐趋繁荣,市政府在这里也不遗余力大力开发,所以高桥镇是浦东非常热闹繁华的地区。
因为高桥镇是上海大亨杜月笙的出身之地,而且他前几年回来,在这里大手笔翻盖了杜宅,并新建了杜家祠堂。虽然杜月笙住在市区,一年半载也不一定回来一次,但是高桥镇还有不少他的直系亲戚居住在此,而且镇上还有很多杜家族人,并且因为联姻的关系,镇上好多外姓人和杜家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有杜月笙的名头罩着,这里的社会治安很好,流氓地痞一般都不敢在这里闹事,安全性很好,住起来很安心。
因为高桥镇的繁华,有很多工厂,所以很多外高桥的人都跑到高桥镇做工。而且因为房租比高桥镇便宜近三分之一,因此很多在高桥镇做工的外乡人就选择到外高桥租房住。路清萍夹在这些租房的外乡人中,在离高桥镇大约四五里地的一所村庄里租了房子。
路清萍租的房子房东是一名姓郑的老太太,丈夫已经过世。她这一辈子生了好几个孩子,最终长大成人的只有一儿一女,如今女儿已经出嫁,儿子也已娶妻,并都已经生儿育女。因为儿子和媳妇白天要去高桥镇做工,将八岁的孙子和五岁的孙女留在家里由她照看。
房子是新翻盖的,正房是四间明亮大瓦房,东西厢房各三间,青石套就的院墙。牲口棚和猪圈、厕所都在后院,整个院子收拾的整整齐齐,非常干净。条件不错,但是租金要的也比别人家高,吓退了不少看中房子的租客,最终路清萍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后,租下了东厢房。
其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